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咏叹调《月亮颂》

标签: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QxMDU3NjAzMg==.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安吉拉·乔治乌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zNTI3Mzc2.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歌剧现场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歌剧现场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U0NjEzMjkwO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莎拉·布莱曼演唱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4Njc4OTMy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大提琴演奏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Q2MDk4NTA2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鲁沙卡咏叹调<月亮颂> - 小提琴演奏

19世纪的捷克(时属奥匈帝国)布拉格是欧洲乐坛最丰腴的都市,孕育了一大批音乐诗人,古典、浪漫、人文、民族,几乎所有的音乐主张都在这里被完美的呈现,也巧妙的融合。
安东尼·德沃夏克,捷克民族音乐的灵魂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既能体会西欧古典乐派的灵动,也能感受到浪漫乐派的曼妙,更为深邃的,是民族乐派的深情款款。
尽管德沃夏克以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闻名于世,但他身后仍留下了11部可供演出的歌剧。共中的大部分作品对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捷克民族独立主义艺术运动颇具贡献。《水仙女》于1901年在布拉格首演,是德沃夏克唯一一部在保留剧目名单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当然这对该剧来说的确名至实归。

与许多大师一样,一旦创作的神来之笔握在了手中,思绪就如波浪般汹涌袭来,不停地席卷乐坛。从曲风颇难的《国王与烧炭工》,到诙谐易懂的《水仙女》《阿米达》。德沃夏克的作品收获了无数掌声,更是得到了当时乐坛领袖勃拉姆斯的赞誉,后者也成就了德沃夏克,二重唱合集《摩拉维亚之声》就标志着两位作曲家终身友谊的开始。
勃拉姆斯曾这样评价德沃夏克:毫无疑问,他才华横溢,但也近乎赤贫。名声并没有带给德沃夏克足够的财富,1892年纽约国家音乐学院以15000美元年薪,聘他出任院长,才真正缓解了后者的经济问题。随后一家人搬到了艾奥瓦州的捷克移民村斯比维尔,并开始成为美国乐坛的偶像。

水仙女鲁沙卡(Rusalka)爱上了常到湖边散步的王子......
前一篇:父亲的家庭教育
后一篇:文艺猫郝弗奇(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