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西山八院之瑞云寺

标签:
碑拓房山历史寺庙文化 |
分类: 文物见闻 |
百花山瑞云寺行懿禅师碑言读

瑞云寺位于百花山东南麓,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房村,是北京现存最早的寺庙,始建于汉代,隋唐辽金,明清民国时期,皆有修葺。2013年重修。寺有四进,天王殿、药师殿、菩萨殿和千佛阁等。寺院整饬,松柏参天,据说寺后原有泉水很旺。院后存元代“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碑。



庙后300米处,有石碑《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
行懿禅师(1149-1233)俗姓刘,名行懿,号一道,赐封通圆大师。德兴府矾山县缘矾里人。七岁出家,拜宣德州天宫寺道崇为师,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喜欢百花坨并常游之。《天府广记》记载,“有金章宗石床,今存”。金章宗在位(1190-1208)事迹不详,行懿的师傅道崇在世,后来道崇圆寂前,力瞩他回瑞云寺,别有深意。有记载金章宗曾经赏赐过百花山的胜泉岩。到64岁时,金卫绍王敕赐行懿紫衣。金宣宗三年(1215年)又赐紫衣及通圆大师称号。金卫绍王和金宣宗,是金章宗的继任者,这两位皇帝所为显然是受了前朝皇帝的影响。金章宗赏赐瑞云寺应该是开始。金章宗每年潜暑玉泉山芙蓉殿并常到百花山,应该有一处行宫,瑞云寺乃千年古刹,更加幽静,更加凉爽。所以说金章宗选瑞云寺为西山八院顺理成章。
再看行懿随师从马安寺回京的行迹,“居万寿”,“适瑞云”,“如盘山”,“住香山”,“退之仰山”,“居觉山”有六处。除盘山在今天津外,其余都在今北京。其中香山(永安寺)和仰山(栖隐寺)是西山八院没有异议,那么万寿(潭柘寺),瑞云(瑞云寺)觉山(觉山寺八大处灵光寺)也应是西山八院。这是训诂的互文见义法。碑文为证,瑞云寺必是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
附
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
至大定己亥(十九年,1179年)公年三十具戒,奉师住淦水大明寺。六年师退去,瓶锡从径历洪山。顷之,随师适马安。公在河朔游历二十馀年,由是道价有声。
一日,如家省亲,至门行化母,出施米升合许。公以善言矶激之,母亦不审,公去其笠,母觌面乃审,母子相向而哭,邻里相庆。
继而,有师命知马安寺事三年,会师有京都之请,公从之居万寿,六年劳逸半师去。从适瑞云。居未几。师有颂以示众,公独知颂中意,有四方行脚志。公请留行,弗许。公负师行李如盘山。斯须,师有君命住香山。积有日矣,退之仰山,在西堂闲居,公在静居庵,师默授印证,公乃固辞,师弗从,公勉受。
以是传密藏诸用,不以出世语也。志在退进,以隐为显。一日,僻谷绝粒,茹松噉柏。三年外不时而绝之,或礼告一斋者有之。公不欲食则已,如欲食则食之。翌日如初,人不堪其忧,公不改其乐也。故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诚哉!是言也。
观瑞云,形势甚可爱也,北冠大寒,南带龙泉,松桧阴森,果栗荣茂,千变万状,丛萃目前,山路险阻,人迹稀少,真道人所居也!住十年居禅僧二百众,洞风远播,四方檀信作斋,送供不知其几也。
迨至宁改元癸酉
公尝输己财,赎驱丁二男一妇从良,又历见被驱人。
时漯阳宝宁寺,开坛造无遮会,济度冤枉。时官命公即坛中居,周备法席。每巡位时,有清信男女洁发布地,匝淹泥污,俟公过而履之。坛场大兴,所得施利至甚多广,悉归宝宁常住。公回。
明年,武川摩诃院大开坛济度会,太傅夫人母与陈机察辈命公主坛。公出椵峪至桥道院,在城应有僧尼、道友捧花香以法务逆之,仍以优乐道引,看者填道如堵,及入城门,彩云盘空。至院即坛,克主张是。
有业屠者,公戒以断五荤,勿杀生。屠者亦忻然从之。公所过者,化生人以改恶修善,度亡殁者,乐处受生。前后救拔不啻亿万计,坛事既毕,公复龙岩寺,一居十年,释教大行。
其间,武川太傅专人三请公阻之。公自默受印以来,始卒教度门弟僧二千许,尼八百余,官贵仅七百俗弟子万馀人。
公之先人,宅乎易水。有故北迁,矾山为里。岐嶷自奇,茎发耻留。七岁出家,父命是由。奉师以来,具戒赐紫。环流参访,二十馀祀。一日省亲,母疑弗儿。去笠就审,相向而悲。爰处天宫,历居白峪。为善忧勤,惟曰不足。茹松饮泉,周及六年。外以辟阖,任其自然。兵寇劫人,将赴鼎镬。公以善诱,遽释其缚。被驱者多,使所自将。躬诣化度,或从其良。寺有崩摧,僧亦乏粒。公至足食,一新营葺。教度门弟,心无负初。僧尼三千,布发淹泥。巡位之际,救拔横夭。及亿万计,在处送施。接武骈肩,至诚者感。币帛生莲,高弟见长。议垒寿塔,请之不从。复然后纳,勇退瑞云。孰能继尘,会众疏请,通公一人。公有疾甚,遗颂辞世。癸巳七月,负扆而逝。人皆慎终,三日送公。烈焰直上,彩云映空。骨归浮图,效祥渗地。心眼不灰,多获舍利。夜放宝光,昼现金身。神化无极,日日维新。公在时人,敬如父母。仰之者何,更高山斗。山泉下流,惠众无疆。公名配之,心永不忘。
[注释]
德兴府:金大安元年(1209年)德安县(即今河北涿鹿县)今河北省怀来、涿鹿、赤城及北京市延庆等地。
矾山县:矾山,白也。一年四季常有冰雪。矾山泛指西灵山和北京的东灵山,矾山县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镇一带。
岐嶷:指形容幼年聪慧。
谷食:指以谷物为食物,出自于《管子·轻重戊》。
鹑居:意思是野居无常处,出自《庄子·天地》。
淦水:在江西省境 。源出清江县东南离山,北流经紫淦山入赣江。或曰:在磁县。
宣德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金大定八年(1158年)改宣化州置,治文德县(后改名宣德县,即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沽源、崇礼、张家口、宣化、万全、张北、尚义,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察哈尔右翼前旗、商都、化德及镶黄旗等地。元初升为宣宁府。
洪山:随州大洪山有灵峰寺,曹洞宗道场,素有"楚北第一峰"之称。小洪山在武汉,
马安寺: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
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
白峪:即瑞云寺。
椵峪龙岩寺:在矾山。
漯阳宝宁寺:在矾山。
武川县:在宣化。
洮颒:亦作"
背扆:扆,户牖之间的屏风。天子见诸侯时,背扆而坐。
遗黎:遗民。
鼎镬:古代烹饪器具。
无遮会:指布施僧俗的大会。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
昧爽:拂晓;黎明。
底法:谓确定法式。
揆度:估量;揣测。
大朝:元朝正式建国号为"元"之前,曾经使用过的国号。完颜珣贞佑二年(1214)迁都汴梁(开封)。贞佑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中都失守。故不用金代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