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xxm6
txxm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98
  • 关注人气: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淀三庙

(2019-07-04 10:06:03)
标签:

海淀

寺庙

历史

文化

旅游

分类: 寺庙天下
海淀的三座庙
           海淀镇是一个古老的村镇,元初王恽的《中堂纪事》载: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赴开平,三月五日发燕京,宿通玄北廓,六日午憩海店”。海淀古称“海店”。看来海淀的历史应该唐代就有了。最近看三山五园的地图发现了海淀镇的简图,建筑分量不多,有三座庙十分显眼。海淀镇历史上有大小20座庙可能不多,有的变换用处见过也难于辨认,我不敢说了解20座庙的情况。地图上这三座庙药王庙,双关帝庙和清梵寺,都在海淀外围都有踪迹可寻。记得拆掉南海淀的倒座观音堂我也见过。海淀三庙
  三座庙药王庙,双关帝庙和清梵寺。

  海淀三庙

     海淀镇始于农耕聚落,小手工小商业只为自给自足形成集镇,它也是北京古道的重要节点。明清后期为西郊皇家苑囿贵族园林提供劳务、物资供应。海淀镇的基本架构就是胡同加寺庙,浓浓的市井,静静的梵修。它的范围西至万泉河路,东至黄庄中关村大街,北至北四环路,南至海淀南路这个区域内。现在已经变成中关村西区了。 
海淀三庙
  海淀药王庙建在北京海淀区现在的黄庄(以前叫皇庄)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始建于明代,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增建灶君殿,清同治年间又加修葺。清末民初,这里每庙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有药市,庙市十分热闹。寺院坐北朝南,山门殿三间,硬山箍头脊面积49平方米,明间有石券门,两边次间为菱花石券窗。进入山门即药王殿三间,内供泥塑彩绘药王像,硬山箍头脊;再后为观音殿三间硬山挑大脊,面积49平方米;第三进大殿三间硬山箍头脊,面积70平方米。最后为灶君殿三间:中间供灶君,左间为客堂,右间为司房。殿前有月台一座。庙内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所立《重修海淀药王庙碑记》,大学士于敏中撰文,碑镶嵌在殿西墙;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海淀各坊向内外旗民茶厨两行人等公立《增建灶君殿碑记》两块,碑石移至石刻博物馆收藏。  
海淀三庙
1928年北平市特别政府社会局庙宇登记时庙的面积为4亩7分4厘,有房51间,香火地24亩。法物有大小神像21尊:木质8位,铜质10位,泥质3位,大铁钟1口,小铁钟1口,木梆一架,木鱼两个,铁鼎一座,供桌4张,木五供一堂,铁蜡扦一个,木龛2个,藏经一部,另有旗杆2根。1936年北平市政府庙宇登记时,庙的面积约10亩余,房屋22间,附属房基地55亩。管理使用状况为供佛或自住,香火地出租。法物有佛像4尊,神像3尊,礼器3件,法器3件。另有大小松槐榆20余棵。
海淀三庙
解放后,药王庙初为公安派出所驻地,后又辟为海淀百货公司医药批发站。再后来是海淀电器厂占用,直到1991年扩展白颐路(今中关村南大街)时将药王庙拆除,至今药王庙的遗存仅剩一株古柏和古槐。1991年扩建白颐路时被毁无存。
海淀三庙
 于敏中撰文的《重修海淀药王庙碑记 》 药王庙在余所居南海淀赐园之东南二里许,地曰皇庄,盖沿前明俗称也。庙不知所自始,旧无碑碣可考,岁久不修逝将圮。辛卯春,有释普华发愿兴修,以募来结善缘,余以地当孔道,密迩辇轂而神宇穨陊,非所以肃观瞻而昭祗敬也,遂允其请为檀越唱。鸠工庀材、植竿表刹、涂金饰像,自大殿及配殿以次缮完,而丹雘堊黝之释,復因众输余资,葺治垣墙门庑、既固既整,于是废者兴仆者立,剥蚀倾颓者復美轮而美奂,用以棲焚修妥神佑,上祝国而下芘民,禳灾溥福,岂独为海淀一方一社而已哉!工始于乾隆壬辰  月,告竣于癸巳  月,“以善缘结善果、有志竟成”普华之谓乎?以时修葺勿替引之,是所望于后之住持是为记。时乾隆三十八年八月谷旦,住持僧普华监立,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户部事务金坛于敏中撰。     
海淀三庙
90年代我进过药王庙,记得庙座北朝南,灰砖湫瓦。庙有五层,殿房间量都不太大。药王庙拆的比较早,拆电器厂就拆了药王庙,外围留了一座后殿,但时是繁华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代,拆后殿的时候我照了后殿的照片。有时间拿出来晒晒。
海淀三庙
黄庄双关帝庙,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补修。占地三亩,房屋十七间。解放后,庙内法物皆毁,仅剩其建筑,海淀区成人教育局占用。康熙五十二年皇帝六十大寿的“仁庙万寿”庆典时,此庙值此御道之侧,也是彩棚旗幡亮丽多彩,香火大旺。寺院坐北朝南,四合布局,山门殿三楹,原供有关公座像,庙内现存古树一株。
海淀三庙
双关帝庙”因古代凡关帝庙前必立一根旗杆,以为标志,民间有“老爷庙的旗杆一独一挺”的歇后语,因为黄庄的关帝庙有两根旗杆,所以又叫“双旗杆老爷庙”。至于网上两个关帝庙,两个关公:一个关公一个岳飞之类的说法纯属胡抡。
海淀三庙

海淀三庙
双关帝庙位置在照片中间大楼下方。现在叫中关村广场。
海淀三庙
1928年北平市特别政府社会局庙宇登记时,该庙属私产,面积3亩左右,房屋计22间,庙内法物有木像一尊,泥像四尊,铁挂钟一口,铁磬两口,供桌两张,大小佛龛六个。1947年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民政局对寺庙登记时,关帝庙仍为私产,主持僧为觉生。海淀三庙
中关村西区拆迁时留下的一张照片,大概2000年以后,海淀文物局刘希雄局长主持会议,对中关村西区建设要不要保留双关帝庙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记得有北大教授岳升阳和焦雄老先生等10个人,会议一致决定保留双关帝庙。这是保留关帝庙的真正原因。
海淀三庙
      清梵寺位于海淀桥北,北京大学西南角墙外,现在叫海淀火神庙。始建于明代,清初始为清代皇室家庙。寺院座北朝南,歇山式砖石结构山门,面阔1间,上嵌“清梵寺”石匾。进入山门,殿分两进,前殿面阔3间,恭悬圣祖御书“清梵寺”木匾额,内供佛祖。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殿名大悲坛,面阔3间,恭悬世宗御书木匾额“慈天广祐”,内供观音大士,故名。有东西配殿各3间。乾隆二年(1737年)皇上颁赐藏经全部,以为皇子“同参密藏”。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建六圣祠三楹,南向:左供灶君,右供马祖,合为六神,故名“六圣”(见清梵寺残碑)。此为清梵寺鼎盛时期。
海淀三庙
  清代康熙年间,胤祯等皇子常于此上香做佛事,净土森严。“仁庙六旬大寿,诸皇子于寺内建庆祝经坛,演剧彩台一,襎竿二。寺外结坊一”,香火室前(见《养古斋丛录》)。自咸丰年间,该庙渐成庙市,清末民初庙市达鼎盛时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庙会期间,这里车水马龙,人声渲闹,举凡西郊土产、民间百艺,回民小吃均于此杂陈上市,有力地促进了海淀镇的商业发展,成为海淀镇最大的集市。
海淀三庙
   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遭受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池鱼之殃,逐成残灯破庙。1928年北平市特别政府庙宇档案有记:庙存山门一座,东西长39.6米,南北长19.8米,有房屋42间,庙内法物有释迦牟尼佛像三位。时已辟为“海宴水会”,北平市总商会海淀镇分事务所所在地。至1936年北平市政府社会局寺庙档案记:该庙面积为东西12丈,南北8丈,房屋56间,有佛像一尊,神像4尊,礼器3件,乐器1件。解放前,庙貌更加残破,后因破除迷信,庙内法物毁坏殆尽,辟为海淀商会所在地。1947年北平市政府社会局寺庙档案记载,该庙管理人为李建华。1968年被海淀商场所占,遂荡然无存。    
海淀三庙
地下两块碑一块是清梵寺的碑好像是康熙年间刻,这和畅春园的建造年代相合。我第一次来到这寺,当时房里还住着人,一个小伙子指着地下的垫脚石让我看,我发现是清梵寺的碑。后来有人把清梵寺叫成火神庙我想就是沿用民间的说法而已。
海淀三庙


海淀三庙
        海淀镇没了,挺起的中关村西区。一个千年古镇消失了,我们无法弥补。但愿中关村这块品牌带动中国的经济,让中国的经济腾飞,对了还有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