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榆河

(2016-10-08 09:44:43)
标签:

文化

历史

河道

桥梁

水闸

分类: 山川锦绣

 

漫游大运河北运河之温榆河

       

      温榆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在远古就是先民生息繁衍之所。她世世代代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子女。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极大的振奋了中国人民的荣誉感。温榆河为北运河的上游它属于北运河,自然也是南北大运河的一部分。温榆河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项目的一部分。温榆河发源于居庸关下的关沟。它和另一世界遗产万里长城联结交汇在一起。我走完清河后总想走趟温榆河,由于小龟电量有限。分两天走完了沙河水库到通州北关水闸的全程。

http://s12/mw690/001QYGL4zy75swF5rwn2b&690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http://s5/mw690/001QYGL4zy75u8lAXJi14&690

北运河是流经北京市东郊和天津市的一条河流,为海河的支流。干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沾水和潞河。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向南流入通州区,在通州区北关上游称做温榆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支流有通惠河、凉水河、凤港减河、龙凤河。

http://s1/mw690/001QYGL4zy75u6woNTWd0&690

温榆河位于北京市东北部。自沙河水库至通州区北关拦河闸,是京杭大运河的上游。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麓。温榆河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全长47.5公里,其间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流域面积4423平方公里。1970年至1972年曾两次整治,沿河筑堤,并建闸4座。从上图可以得知,温榆河一直作为北运河称谓。http://s6/mw690/001QYGL4zy75smYzpLT65&690
温榆河发源于关沟。关即居庸关,关为“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即万里长城筑成后,秦始皇东巡,路经“关山”一带地方,称此河为“清夷水”。《山海经》称“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马”。湡、浴二字,古音相近。湡水宜为浴水。《汉书·地理志》与汉代桑钦编撰的《水经》。至北魏时,籍属琢郡的郦道元作《水经注》,初名为温余水,简称温水;直至辽代,始改今名,又称榆河,俗称富河。中国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交汇的居庸关的关沟。    http://s10/mw690/001QYGL4zy75sn12H4B69&690
居庸关云台中国元代佛教建筑。居庸关自古为通往塞北的门户。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经宣德三年(1428)、景泰六年(1455)等多次修葺,是明代边墙上的一处重要关口。云台坐落在关城之内,是元代过街塔的基座。过街塔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至正五年(1345)落成。塔北有寺,名永明寺。现塔已不存,仅存基座。基座部分(即云台)用大理石砌筑而成,保存有精美的元代石雕。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4/mw690/001QYGL4zy75u6t2YfXcd&690

沙河镇,因温榆河上游支流南沙河、北沙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明代称沙河店,清代后改成沙河镇。明正统年间拨专款建石拱桥,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安济、朝宗,二桥皆正统十二年(1447)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寿建。”是说在南北沙河上营建石桥二座,南沙河上称安济桥,北沙河上称朝宗桥,两桥可曰姐妹桥,当时是“拱卫京师五大桥”之一。1937年7月侵华日军炮轰朝宗桥,至今还留有痕迹。后来安济桥因年久结构损坏,建高速公路时被拆除,原址建起钢筋水泥大桥。 

http://s2/middle/65442b4etaad6ef544481&690&690

南沙河源头分南、北二支,北支源于海淀区西北部山区的上方寺、龙泉寺一带,南支源于寨口村一带,南、北二支汇于上庄乡西马房村西。下游于老牛湾村入昌平县境,后入沙河水库,属温榆河水系。全长2l公里,宽约100 米,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河上建有上庄闸,蓄水240万立方米。沿河有稻香湖天然公园、上方寺、龙泉寺、大石佛、大觉寺、金山寺等名胜古迹。《日下旧闻考》记,南沙河出鳌鱼沟。又说,西山神头岭丁蓼泉,称丁蓼水。

http://s4/mw690/001QYGL4zy75vBgRndFa3&690
北沙河位于昌平县沙河镇北。由虎峪沟、关沟、狡猊沟、兴隆沟、白洋城沟、柏峪沟、高崖口沟汇合而成。主河道全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623平方公里。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穿京包铁路桥,于十三陵水库下游入东沙河,属温榆河支流。古称双塔河。河上朝宗桥为明代建筑。

http://s14/mw690/001QYGL4zy75yAbeekJfd&690
东沙河。北沙河朝宗桥北为东沙河,河流量不大,植物众多。东沙河源于延庆县西二道河乡山区。由德胜口沟、锥石口沟和老君堂沟汇入十三陵水库,以下流经沙屯,于沙河镇会合北沙河入沙河水库,属温榆河支流。东沙河,“南流经芹城,称芹城水”,至沙河镇东南三岔口,与北沙河、东沙河合流之水交会,称温榆河。

http://s1/mw690/001QYGL4zy75u4t9Veg60&690
朝宗桥又名北河沙桥。位于昌平县城南10公里、沙河镇北0.5公里,巩华城旁,跨北沙河水(温榆河),与横跨南沙河水上的“安济桥”相对,相距2.5公里。明朝迁都北京,在天寿山建陵墓,先后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拆掉南北沙河水上的木桥建石桥,北曰“朝宗”,南曰“安济”。朝宗桥为七孔石桥。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七孔联拱结构,桥两旁有石栏柱53对。是明朝帝后、大臣谒陵北巡的必经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它与卢沟桥、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并称为“拱卫京师三大桥梁”。

http://s11/mw690/001QYGL4zy75u4nFDlw7a&690
巩华城,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内。明永乐十九年(1421)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随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之处。正统元年(1436)行宫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1537)世宗驻沙河,礼部尚书严嵩奏请建城及修建行宫,驻兵防卫。嘉靖十七年动工修建,十九年完工,御赐名“巩华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城高10米,每隔16.7米建一垛。城以行宫为中心,南北、东西各长1 000米,辟四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思”,东名“镇辽”,西名“威漠”。 
东沙河清真寺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原居住在旱台上闸门的"药铺家",由地方官府安置在原为牧场的东沙河地区定居,划定30石面积的草滩,供其开垦经营。随后又有几户回族也在此定居。为了宗教生活的需要,在现寺以西约200米处建立了一座小礼拜寺。民国初期迁移到现址扩大了规模。在1938~1941年间又进行了一次扩建,"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严重破坏。
杨增新生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卒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光绪已丑年进士,后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兼边防督办等职,卒后绕道苏联将其尸运回北京,葬于南沙河畔。墓碑于民国十九年立,碑质为汉白玉,龙首龟趺,碑文二千五百余字,字体秀丽,内容丰富,记载了杨增新的生平,任官简历,特别是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时,治政显露其才及处理民族事务、外侵内患功勋卓着。生前着有巨书“补过斋”。由于京张高速路修建,此碑移于路东。
http://s3/mw690/001QYGL4zy75u6sy7Zge2&690
南沙河上安济桥南有一条沿河的水泥路,从这里出发可以沿河到沙河水库,从水库向东再转南,可以到达通州北关。到清河和温榆河的交叉的沙子营水闸,须绕行。其他道路畅通无阻,可以畅游温榆河全程。
沙河水库位巩华城东。水库是由旧河道筑拦水扩充而成的,全长约4公里左右,还有人叫这里是翠明湖。这里有很多人踏青,游玩,垂钓,观鸟等。大坝上可以远眺西山,是个看日落的好去处。但是有人说这里的水质是劣五类。大坝以东的水域就是入温榆河。http://s5/mw690/001QYGL4zy75u6u2Kr254&690
沙河水库西望。温榆河是北京最早开发的一条河。元代时昌平镇成为京北交通要道,北边的居庸关自元代开始驻屯军把守。为运送军粮,至元元年(1264),派兵疏浚昌平双塔河漕渠。双塔河是温榆河上游河道。“源出昌平县孟村一亩泉,经双塔店向东,至丰善村入榆河。”双塔漕渠开通后,设有专管负责管理运输的人员。到至元三十年,因建通惠河,将沿山前泉水,包括孟村一亩泉在内,都截流入白浮瓮山河。双塔漕河也因浅涩而停止漕运。
到了明代永乐七年(1490年),明成祖朱棣在昌平修建陵寝,并派军队驻守,需要运送大批建筑材料和军粮。在居庸关建立了边关粮仓。漕粮由通州沿温榆河上溯到沙河巩华城。在巩华城设奠靖仓收纳,再转交驻军或居庸关军仓。同时商船也可沿温榆河直驶安济桥下。明蒋一揆《长安客话》称:“沙河东注与潞河合。每雨集水泛,商船往往从潞河直抵安济桥下贸易,土人便之。”南沙河便成为京北一条水路运输动脉。http://s1/mw690/001QYGL4zy75u6uqsy400&690
新郑各庄,现在全是高楼,远处可以看见一座古塔,走近才知,原来是座骨灰堂。附近有温都水城等小区。
http://s9/mw690/001QYGL4zy75u6uK79e08&690
近二十年,温榆河两岸人口骤增、企业密集,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注入南北沙河。尤其是北沙河,每到夏季臭气弥漫。南沙河不要说金翅鲤鱼,连螺蛳、河蚌也已濒于绝迹。昔日一脉清流的温榆河,已成为一条污水沟。流域内有783个排污口,年排污量占本市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
http://s12/mw690/001QYGL4zy75u6vgsDVcb&690
这是大坝下来的第一座水闸。
http://s5/mw690/001QYGL4zy75u6vwnycd4&690
历史上的温榆河,曾经对京北的政治、经济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南北沙河在明朝就成为两岸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朝廷派军士3000人,疏通了南沙河至通州渡口的70公里河道。从此,昌平驻军及守陵、建陵军民的口粮,便由江南经北运河直抵昌平境内。万历年间,为加大南沙河水量,又将小清河引入南沙河。此后,南沙河便成为京北一条水路运输动脉。
http://s12/mw690/001QYGL4zy75u6w1UyT8b&690
这里的河段可以看见北山。
http://s9/mw690/001QYGL4zy75u6wNOTme8&690
这是大坝下来的第二座水闸。好像现在已经弃置不用了。   
马坊桥。黄昏时,立汤路经过。上午走到这里,回家充电后下午继续行走。北京叫马坊的实在是多。清河、南口,顺义,平谷和延庆10好几个。马坊似乎和古代养马或贩马有关,得名的年代也或远或近不于一致。马坊有关帝庙和药王庙。
http://s13/mw690/001QYGL4zy75u8lWOcc3c&690
马坊桥附近的高尔夫球场和附近的别墅区,在顺义通州段也有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区诸如彼岸青滩、拉菲特、金色河畔、傲阳物业等等。
http://s9/mw690/001QYGL4zy75u8mDnny38&690
蔺沟河入水口。 后蔺沟河有菩萨庙。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有倒座韦驮殿、正殿及朵殿,左右配殿。正殿面阔三间,条石台基,灰筒瓦硬山清水脊,檐檩上有和玺彩绘,房柁上有苏式包袱彩绘。朵殿已被改建,配殿也无存。
蔺沟河桥。蔺沟河位于昌平县东南部。由牤牛河、白浪河、钻子岭沟、八家沟于大东流乡小东流村附近汇合而成,在前、后蔺沟村附近入温榆河。小东流村以下蔺沟河长4公里,全部流域面积381平方公里。常年流水。距入温榆河口1.4公里处修建有用于灌溉的三岔口叠梁闸。蔺沟河口以上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400立方米/秒;蔺沟河口以下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1562立方米/秒。灌溉农田20万亩。温榆河古称湿余水、温余水。 

http://s1/mw690/001QYGL4zy75u8nLAkg70&690

 拉斐特城堡公园原来不是公园是座酒店。 就像下游顺义的北京丽宫体育公园保安也不让游人随便出入。我想打着公园的旗号,建的全是私人会所。该有人来给个说法。
http://s14/mw690/001QYGL4zy75u8nsWMB3d&690
未来城桥。http://s14/mw690/001TYXU0zy6Z4s5JwLPfd&690

普庆寺在土沟村,今未来科技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院内,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千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有山门、倒座韦驮殿、正殿带左右朵殿,左右配殿。正殿面阔三间,石条方基,灰筒瓦硬山调大脊。

http://s16/mw690/001QYGL4zy75u8ojmijaf&690
机场北桥
http://s8/mw690/001QYGL4zy75u8oAAp907&690
黄港桥京承高速路

http://s12/mw690/001QYGL4zy75u8pxaoHab&690

沙子营桥

http://s5/mw690/001QYGL4zy7635oWwyUc4&690

鲁疃闸

http://s11/mw690/001QYGL4zy7635yRaZQba&690

鲁疃闸东城村。秦汉古城遗址,位于后沙峪乡古城村北、温榆河东岸,1984年公布为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地面上存有一东西向高土岗,底宽7米。顶宽约3米,高约5米,长近百米。土层中有明显夯窝。遗址地面有秦汉时期大量的砖瓦和陶器碎片。又说安乐古城,西汉设置。隶属渔阳郡,故城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南古城村北。东汉因之。三国魏时,隶属燕国,移治于今顺义县西北6里衙门村(旧名安乐庄)。北魏省入潞县。

http://s9/mw690/001QYGL4zy75vjtKS2Ab8&690

沙子营桥上,我走完清河,看到了温榆河。正所谓孔子登泰山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想走一趟温榆河。温榆河全长50多公里,一算来回200里地,无奈小龟不争气。只能分两天来走。8月份走了一次,再走下游时已经是10月4日了,是日天雨。而且,越下越大,下午回到这里,已经成了落汤鸡了。所以,照片拍的不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http://s3/mw690/001QYGL4zy75vjtrHeG12&690
京沈路桥

http://s8/mw690/001QYGL4zy75vjsbLtt27&690
 燕王庄地处顺义区西南沙峪地区。有燕王墓。据《顺天府志》载:为燕灵王刘建和燕康王刘嘉的墓。原葬于辽南京东城海王村“燕王冢”。金代扩建中都城时被圈城内。金世宗大定九年诏改葬于此,亦称燕王冢。清代改燕王庄。今地面无遗存。

http://s16/mw690/001QYGL4zy75ySi8pPN0f&690

天通苑北面有个叫燕丹的村子。村子隔河与燕王庄相望。初识我想到燕子太子丹。据说燕国的首都有七八处,我想“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燕子丹应该是在易县。查《昌平县地名志》得知,燕丹村传说是燕子丹的墓地所在。看到燕王庄的故实。我想这个传说没准是真真的事实。

http://s5/mw690/001QYGL4zy75vjuhuWEe4&690
机场二桥
http://s1/mw690/001QYGL4zy75vjuEcog90&690

 

http://s14/mw690/001QYGL4zy75vp6oFsN5d&690

http://s10/mw690/001QYGL4zy75vjvgOgN29&690

 

http://s9/mw690/001QYGL4zy75vp66VbG08&690

 管头村属通州区宋庄镇,设有村民委员会。有徐元梦墓和药王庙。徐元梦(1655年—1741年),字善长。姓舒穆禄。满洲正白旗人。雍正元年,署大学士,充《明史》总裁。高宗即位,命直南书房,充《世宗实录》副总裁。乾隆六年秋,有疾,十一月,疾剧。乾隆命皇长子永璜视疾。又遣大使来问候,徐元梦伏枕流涕曰:“臣受恩重,心所欲言,口不能尽!”大使出去后,呼曾孙取《论语》检视良久。翌日遂卒。赠太傅,赐祭葬,谥文定。附近葛渠村有真武庙和关帝庙。

http://s8/mw690/001QYGL4zy75voZCi2Pd7&690

 首都机场在这段河的北面,飞机此起彼落,非常的热闹。

http://s12/mw690/001QYGL4zy75ytm8ynxbb&690
尹各庄村坐落于宋庄镇、相邻白庙新村、高辛庄村、白庙村、岗子村,环境幽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景宜人。有革命烈士墓和真武庙。

http://s11/mw690/001QYGL4zy7635SkcXg6a&690


http://s4/mw690/001QYGL4zy75vjvOBdp13&690
富豪村有真武庙。
http://s12/mw690/001QYGL4zy75vjxwHSbbb&690

 邓家窑桥

http://s11/mw690/001QYGL4zy75voZ5Paa2a&690

温榆河滨水绿道温榆河周边环境优美,绿意盎然,河水碧波荡漾。绿道采用红色透水混凝土材质,适宜骑行。主要有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绿道和通州大运河公园绿道两段。
http://s13/mw690/001QYGL4zy75voBhZ3Sec&690

 

http://s2/mw690/001QYGL4zy75vjx192991&690

 
http://s6/mw690/001QYGL4zy75vJcd3md65&690
东坝河的入水口坝河位于北京市东郊。源于东城区东北护城河,自西向东在朝阳区东郊边界入温榆河,属北运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北小河、亮马河和北土城沟等,主河道全长21.63公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坝河是元代开凿的运粮河,后被通惠河取代,成为排水沟。1949年后,曾进行4次治理。河道建有蓄水闸7座,一次蓄水量120余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4.4万亩。http://s1/mw690/001QYGL4zy75voCaGPe60&690

http://s11/mw690/001QYGL4zy75voCIYj0ca&690
龙道河是温榆河的支流,位于顺义区罗马湖附近。温榆河畔在几十年前曾堪称北京的鱼米之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龙道河却成了“黑臭河”。而对于龙道河的黑臭治理,顺义区政府曾投入巨资,两度治理,但并未根本解决,目前,顺义区区长已亲自“挂帅”,担任“河长”,并启动了对龙道河的第三次治理。无考。
http://s6/mw690/001QYGL4zy75voDmjqZd5&690

http://s1/mw690/001QYGL4zy75voDG2Gsb0&690

http://s6/mw690/001QYGL4zy75voEem7r75&690
 通州北关闸。北关闸以下为北运河。到了通州城的地域了。其实,它只是温榆河和北运河的分界点。温榆河是北运河的上游,也属于北运河。
http://s10/mw690/001QYGL4zy75voD1gExb9&690
北关闸南眺,一道锥子坝,把上游来水一份为二。无疑是一项水利工程。当年看过都江堰也是这个原理。可是现在没见过有人提及了。
东侧是小中河汇入口。小中河位于顺义城西。纵贯县境南北,发源于怀柔的孙家史山和顺义的李家史山交界地区,流经顺义9个乡,至小葛渠村南入通州境内,汇入温榆河。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
  通州北闸水利枢纽工程于原闸下游新建拦河闸、分洪闸各一座。枢纽设计标准为50年洪水设计,100年洪水校核。照片中,左的桥闸是北关新闸,闸的西侧是验粮楼。验粮楼原名大光楼,又称坝楼,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同治十一年重修,南北添建平台各三间。位置在通州旧城北门外沿通惠河向东,在运河与通惠河交汇之处,北运河西岸石坝码头岸边。明清两朝,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故也叫验粮楼。
http://s7/mw690/001QYGL4zy75voXhppce6&690
大观楼的西侧是通惠河的入水口,没想到还是国保。有碑为证。
http://s15/mw690/001QYGL4zy75voGmjNQ8e&690
通济桥的西南角,文物保护碑。2013年8月立。碑的背面刻着《通惠河通州段》碑文,  通州段是中国大运河最北方的河段——通惠河的端点段落,是通惠河在北京通州境内的一段河道,是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接的重要河段。通惠河通州段始建于公元13世纪末(元代初期),河段西起永通桥,向东至通州北关闸汇入北运河,长约5公里。在元代至明初约2个世纪的时期内,是槽船经由通州向北京漕运的主要通道。公元15—19世纪末,受北京皇城用水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此段运河水量不足,大部分南来的槽船将漕粮运输至通州,再由通州陆路转运至北京城内,仅有少量槽船通过此段运河,将漕粮运至北京城东侧的东便门。19世纪末漕运废弃后,此段河道主要用作北京城市排水行洪的水道和城市景观河道。
http://s11/mw690/001QYGL4zy75voGHjpU1a&690
大光楼西有古塔凌云。燃灯佛舍利塔(简称燃灯塔)坐落在西海子公园东北角,大运河北端西畔,是古通州象征。据说,此塔始建于北周,距今1300多年。燃灯佛的遗骨舍利在塔中供奉。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燃灯塔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是“通州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题诗:“郡城塔影落波间”,清诗人王维珍赞叹:“一枝塔影认通州”。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著名的“博雅塔”就是仿照通州的燃灯塔建造的。
  通州北关清真寺,坐西朝东,有清牌楼,山门殿,礼拜殿及配殿,宣礼楼等,占地1920平米。建于2012年7月。原来在通州新城运河商务区,后来因拆迁西移,在通州新华北路与永顺北街交汇处重建。
http://s10/mw690/001QYGL4zy75voXvmWt79&690
 北运河是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是北京市中部地区的主要排水河道,境内干流总长90.3公里。北运河干流分为两段,通州区北关拦河闸以上称温榆河,以下称北运河。温榆河干流自沙河闸至北关拦河闸,河道全长47.4公里,流域面积2478平方公里。http://s2/mw690/001QYGL4zy75voXJpBL11&690
北运河的壮阔让俺兴奋,想起庄子的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走到清河见到了温榆河,于是走了一趟。来到温榆河我又见到了北运河,我该怎么办,我是走北运河向东走向大海,还是向南走向杭州。我很为难。是夜,我坐了一个梦。温榆河母,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女神,坐在沙河大坝上。她跟我说,路在脚下,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你玩去吧!听后我深感安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河
后一篇:北岳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