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钓鱼台与养源斋
三里河路。原为金代旧迹,元代称玉渊潭。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重修台座,御书"钓鲁台"三字。台侧建有行宫,正殿题"养源斋"。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位于北京海淀区阜成门外玉渊潭的边上。相传金章宗完颜璟曾在这里钓鱼,后人称金章宗钓鱼古台。这里还被称为“东方海市蜃楼”,有一个无从考证的传说:当年姜子牙兴周灭纣之后,周武王姬发封他到齐地,然姜子牙当时因妹妹独自幽州出家而无心领封,一个人云游天下寻妹而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幽州的北京城姜子牙还真找到了妹妹,于是便在城西的玉渊潭畔结芦而息。平日与妹一边谈经说道,一边钓鱼消遣……这不就又冒出个钓鱼台来。单说这钓鱼台,北京就有四处,然就数玉渊潭钓鱼台名声显赫。
风华屿---这里就是风景区了,别致的亭台楼阁一个接着一个,绿色水面一涟连着一帘;九曲十八弯,曲径通幽处……远处西山泉水通过玉渊潭流入院内,曲折迂回于亭台楼阁和林木草坪之间,十八座石桥把原钓鱼台行宫和新建的宾馆楼连成一片,古今相应,珠联璧合。遗存古树90多棵,来访外国元首栽植的“友好纪念树”29株,国际友人赠送的“友谊树”100多棵。
http://img58.ph.126.net/Sn34zDyZfPpdNiZuof7upA==/826410531623867574.jpg
进了这个门,就是御苑,也就是清行宫。这里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初年,宰相廉希宪在这里修建别墅“万柳堂”开始,成为盛极一时的游览胜地。明代永乐之后,这里是达官贵戚的别墅,许多文人学士游宴赋诗交流于此。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爱其风光旖旎,特定为行宫,并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营建养源斋、清露堂、潇碧轩、澄漪亭、望海楼。值乾隆四十三年(1778)竣工时,乾隆亲笔题诗立匾。“钓鱼台”这三个字是乾隆皇帝的手书。
自从行宫建成,乾隆皇帝经常光临钓鱼台,这还有一块石碑,刻有他的“钓鱼台”诗:钓鱼台水别一源,夥于台下涌洌泉。亦受西山夏秋潦,漫为沮洳行旅艰……。养源斋是清代皇帝的行宫,“养源斋”三字为乾隆皇帝题写。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办重要外事活动的场所。
澄漪亭----非常之精巧,非常之优美,乾隆皇帝曾留诗一首:墙外为湖墙内池,一船凭栏有澄漪。剔疏意在修渠政,何必瓶累细较斯。
潇碧轩
http://img96.ph.126.net/d38tSYGCSHq1ipzP_-9dKA==/2044634230828033342.jpg
望海楼---既钓鱼台,始建于清代,台高4.8米,占地400平方米,城砖砌筑,台中间形成一直通地面的天井。台下部东面有三座拱券门洞,可容车辆通过。台北面有上城台的阶梯,台上原有一座单檐、歇山式城楼,高约10米。台东面墙上镶有乾隆御书“钓鱼台”石匾。在清末时,台上望海楼坍毁,1997年再次依照了原清代的风格进行了复建,2007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又进行了一次整修。
院内最大的五孔桥,清晰可见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塔
耸立在芳菲苑会议大厅前宽阔草坪中央的一株高大苍劲的塔松,塔松之巨、造型之异,是在别处难得一见的,它的主干粗壮、挺拔,直指蓝天,修长的枝桠有如少女柔美的臂膀,伸向四面八方,好像在迎接五洲的朋友。
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已经逐步对外界开放了,一天住宿费大约为2000-3000元人民币。最便宜的标准间298美元一天,总统套房3998美元一天。比如非洲的石油大亨之类的来中国都吃住在这里。在那里消费过的人都说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真是人间仙境一般,就是所需的费用像烧钱一样,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