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记忆
刘先银 2013
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唐朝京城长安是当年的国际大都市,白居易初到长安是公元787--788年之间,那时长安的房价相当于现在的北京上海及摩纳哥蒙特卡洛的高房价。公元788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初到长安时,大约与今天的文学青年差不多。他带着自己的诗稿,不无忐忑又不揣冒昧地登门拜访当时的名士63岁的顾况。顾况这个人很有才气,但脾气高傲,一般的诗文他是看不上的。如果诗文他能连看上两遍,就算上等的了,所以很多人送诗都不敢进门。顾况又不失为性情中人,没有拒绝他的来访,否则这棵“明珠”还不知要尘封多少年。但一开始也没怎么拿他当回事。白居易呈上诗稿,顾况瞥了一眼署名,借题发挥道:“居易-居易?如今长安柴昂米贵,想在长安居住可不大容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 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唐朝的长安是人才聚集的地方,适逢“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物价飞涨,尽管有顾况的欣赏和支持,白居易还是未能留在长安,直到公元792年,白居易再赴长安应试,在拔萃科考名列甲等并受聘为校书郎之后,他才定居长安城。这一段历史事实说明,世界都市人才荟萃,非等闲之辈可以闲居,生活节奏和压力都很大,所以高房价就像当年的高米价一样,有调节人口流动的功能。中国的大北京和大上海,在未来20年内必然成为世界都市,人口流动难以避免,高端群体的流入不仅会抬高中心区的房价,而且会扩大城区的版图,抬高外围地区的房价,这就是日本大东京的都市圈模式。
回到正题,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求严格,一般限为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白居易此诗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故诗须扣住"古原""草""送别"等题意。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2.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3.远芳:广远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简评:
当时白居易十六岁,顾况六十三岁,顾况比白居易年长四十七岁,顾况三十二岁中进士,那时白居易还未出生呢。初入社会求名人举荐,此风沿用至今。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顾况简介:
唐代诗人。字逋翁。苏州(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大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即公元725,逝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活了将近90岁,算得上是唐朝诸位诗人中最高龄的了。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是唐代中期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今人在临海市区巾子山上建有“逋翁亭”,就是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曾经驻足临海。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大,更重要的是顾况确实到过临海,出任新亭盐监,并与郡城名胜巾子山结有诗缘。
普度众生:念数字治大病——象数疗法
发乎情而止乎礼义
孔子问礼: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与老子是师亦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范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相关阅读: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太初有道
保守你的心
刘先银踏莎行词一首以赠梅兰芳大剧院周年庆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