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11-11-14 15:16:44)
标签:
情感 |
分类: 保守你的心 |
陶渊明的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东晋义熙元年(405年)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做何解
《归去来兮辞》文末陶潜提出“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观点,历来纷纭众说。
而人教版教材注释解释整句话为: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注解清楚详致,把“乐夫天命”注释成”乐天安命“,可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一头雾水,更不用说学生的理解了。
其实理解这“乐夫天命”意思,就要掌握”乐天安命”意思。这是个联合述宾结构,因此,关键对天和命的理解,这个“天”其实就是就是自然,而“命”,像是天,又似不是。《归去来去辞》小序写到“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而《归园田居》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处提及“性”,这是人的本性,说到底人也是万物自然之一,因此,它又归属自然。乐天安命,其实就是顺应自然,又是顺应人的本性,二者是统一体。
如果将“乐天安命”和“安分乐生”(沈从文《边城》)比较,更能体会到之中的区别。“安分乐生”,是沈从文突出边城人那种安守本分、快乐过日子的生活状态,可陶潜却在强调生命本性,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此是一种被现实牵累,寻求超现实的精神满足的自由,更多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足。
于是,《归去来兮辞》一再描述家园的美好温馨以及和亲戚农人相悦的生活,其实这种生活就是他极难得到的生活状态,因此会不断的寻求和呼吁。人总是这样,得不到的总喜欢唠叨,得到的就不爱挂在嘴边了。一个不断强化归园的美好,恰恰表明内心的空洞。“乐天安命”不是消极思想,一定是陶潜理想的一种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