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不要教育孩子见义勇为?

标签:
赖宁石棉县微博每日新闻地面卫星接收站育儿 |
分类: 新闻感悟 |
微博是个好东西,简单,方便,速食。名人与草根共存,新闻与花边同在。要看什么,喜欢什么,关注谁,都有自己来定。很随意,很怡然。在微博上你可以和名人互相关注,听百家言,看万家事。而且,微薄的传播特快,特广,受众多,你发的每一条微博都有可能被任意一个人知道,这是传统媒介无法相比的。
社会上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在微博首先披露,甚至是现场直播。
我喜欢微博,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及时新闻,是我每天散步消遣的地方。在微博上,我有很多朋友,不管这个朋友来自哪里,是社会名流还是农家草根,也不论我们在现实是否会相遇,但就是她们陪伴着我每日的微博快餐。我喜欢她们。
每天都浏览微博,自会及时发现一些重大新闻。这不,就在昨天,我偶然看到了这个消息,如下图:
山东的齐鲁台很好,尤其是下午5:00就开始的《新聊斋》、《拉呱》、《每日新闻》三连播。包罗万象,奇闻趣事,热点新闻,历时2个小时,几乎是我每日必品的晚间餐点。就在昨天,这个在微博头条新闻上就露面的小学生救人溺亡案,也毫无例外的出现在《每日新闻》上。
一天两遍的重复。让我在为这些孩子惋惜的同时,不禁又多想了一些。
孩子见义勇为去救人,该不该?
同学一起去玩,有人落水,那么同去的同学第一反应自然是下水救人。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就是这么被教育过来的,这种观念早就深入我们心里,深入孩子们的心里。所以,岸上的几名同学不顾水深4--5米,也不想想自己是否有能力把人给救上来,就贸然手拉手去救人,结果,惨剧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几个家庭失去孩子,几个父母痛不欲生。尤其是现在几乎每家都是一个孩子,那种锥心之痛,恐怕要常留了。
脑海中,我忽然又想起【长江大学学生救人案】此事轰动一时,相信不知道的人应该很少。(红字摘自网络)在古城荆州,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
http://s12/middle/6540cb4cga204eae0801b&690
这些寄托和承载着家长甚至是家族希翼和重托的大学生为救他人,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在我初中的的时候,就听说过的四川赖宁的故事。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字来源于网络) 当时,英雄赖宁的事迹估计70后的都知道吧?就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就有一种声音发出:我们究竟要不要倡导我们的孩子去舍命救人?
救人是好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是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是我们所受教育的核心。不过,发生危机的时刻,想救人也要分场合,看能力,如实在不是孩子能办到的,就要另想办法。如:大声呼救、跑到最近处找大人,打110的报警电话寻求帮助。这都是救人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这些参与救人的孩子们的主观意愿都是好的,看见有人落水,自然会生出救人的念头。这很好。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平时给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安全方面的知识是不是要更细致,更全面?让孩子在危险来临时,或者正在发生危险时能迅速判断自己该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救出他人的最佳方法?
相信这是我的疑问也是大家共同的疑问。
个人看法,请勿拍砖。
您好,我是新浪幼儿教育圈的微博管理员春天赞歌,欢迎您关注圈子微博,加入圈子微群:
欢迎加入圈子超级qq群:0-2岁(含孕期)96496583,小小班(2-3岁)95215149,小班(3-4岁)51188902,中班(4-5岁)102748528,大班(5—6岁)71513544,小学生(6-12岁)6386474,请大家对号入座,每人限加入一个群!可同时加入新浪UC群:10215070。欢迎常到群里交流,常回圈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