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2011-05-07 22:28:38)
标签:

母亲节

称呼

体力劳动

面红耳赤

生活状态

杂谈

二十岁的人了,常哭不是什么好习惯,所以即便是有时候暗中思亲了,也不会滴下两滴泪来。但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感觉到眼睛中确实有了泪水。我闭了下眼睛,那泪水就没有流出来,顺着电风扇,被吹干了。其实不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图,但每次看到,都会心疼。

http://s11/bmiddle/6540b0114a2c540942caa&690

 

一直记不清像母亲节这些时间定在某月的第几个星期几的节日,虽然每次都会留意,但过了就又忘记了,每次这些节日快来的时候,总会有来自各方面的消息提醒,所以也不会在过了之后才想起。从小到大,我对父母的称呼都是“你”,亲戚中有很多孩子称呼自己父母是用方言版“您”的,我和父母都不喜欢这么称呼,总觉得这样拉开距离了。碰上父母的生日,或是母亲节父亲节,我给他们打电话也不会说一些类似“生日快乐,节日快乐的话”,只是照例闲扯一些,让他们听听我的声音。

 

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年轻人工作后如果和父母分居两地,每年在一起十天,按照父母的年龄,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一共也就只剩下一年了。网上很少有这样能够引起人共鸣的的文字,不管你是愤青,文青,奋斗族,星座控,dota男,还是男默女泪,都不会像看其他文章一样在跟帖上争的面红耳赤。看到这个之后,我也觉得它里面的建议很不错,尽管别人的建议我平时多半是听不进去的。

 

春节前的几天早上,我和父母同时起床,跟他们一起上街买东西。父母在外多年,很少春节时回家,这次回来,碰到认识的人就会闲聊几句,在别人说“儿子都长成大人了”的时候,我看得到他们脸上的喜悦。他们做点小事时,我在旁边陪他们说说话,帮点忙,感觉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好。一家人一定要在除夕夜一起看垃圾春晚,但每年都是我们姐弟还在看,父母就困得不行了。过年回家归故乡,其实是回父母身边。不知在哪看到过一句“父母在,故乡就在”,真是一语中的,说到人心坎上了。

 

小时候父母在外,寒暑假就是我们团聚的日子,每当快要开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哭泣,惹得母亲也流泪。现在大了,自己在离别后很快就能适应过来,母亲适应过来就慢一些,估计有时候还会“思儿泪更多”。上次春节,父母在我前面一天回家,平时做惯了事情,习惯了忙碌的人,一下子清闲了,妈妈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当我寒假结束,要回学校的时候,她说她觉得我的一个月太短了,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仅仅是一天的差别,她就觉得我的一个月太短,自己的一个月太长了。

 

我的父母是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和学校一些同龄的老师比起来,父母明显显得老一些。和老师们相比,他们不懂那些高深的文字,但高深文字后面浅显的道理,他们还是能够很透彻地理解的。可能,父母在劳作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到“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这一类的诗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