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陶瓷家: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中国明代瓷塑家。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后所村人。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拜当地艺人为师。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象逼真。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所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魁力。善瓷塑,长于佛教人物,现存带有他名款的观音、达摩瓷塑像以德化窑作品居多。其观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种形式,而达摩像仅有坐立两种形式。有《渡海达摩》等传世,塑像表现了达摩渡海时身着长袍,拱手胸前,双目圆睁,长耳下垂,赤足,立于海浪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
观音像是德化窑的常见题材之一,此尊观音像是闻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的杰作。他的瓷雕作品,
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
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他雕塑的形态各异的瓷观音,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
、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 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 在西欧人眼中,
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此尊观音塑像距离佛典教义已经很远,她成了人们赋予想像和期待美善与圣洁的化身。
瓷都德化有史以来第一张城市名片、特大型白瓷城雕"渡海观音"历经风雨,终于突破千年陶瓷史未有的重重难关,呼之欲出。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c470d43d26487b72.jpg
德化作为中国瓷都,已有上千年的辉煌的陶瓷制造史外销史,却长久以来没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举办首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郑重提出要有德化城雕。经过十多年来向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选定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渡海观音"作为城雕原型。
大型瓷雕"渡海观音"由享受国务院津贴一级工业美术大师苏清河先生完成制作、烧制、安装。"渡海观音"坯体高度7.5米,由137块部件组成,烧成后高达6.4米,用瓷土8吨多,仅头部用土就达半吨。石雕、木雕达这个高度已属不易,瓷器达此高度迄今尚无文字记载。由于工程巨大,现代的注浆方式不适合这尊观音的坯体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印坯方式,这样就导致同一块部件内的坯体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达20厘米,而最薄的部位仅3厘米,烧成后的成品每块重近百斤,这就增加了烧制的难度。德化科技团队应用了现代自动化科技,专门研制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编辑设置各程序段时间、温度目标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动运算,自动运行,匀速升温,匀速降温,声光自动报告窑炉运行状态。
"渡海观音"已完成烧制,安装于德化城区中心的瓷都文化广场(也称做新华都广场),笑迎五洲四海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