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桩法
资料来源:《武当》 作者:郭树璞
人身是一个太极,也是一个宇宙的整体。老子《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三丰祖师根据老子的本体说法为创拳的基础,并运用道法自然,顺乎自然规律的哲学思想,在太极拳之中始终贯穿道法自然的法则。
太极桩就是根据太极拳运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采宇宙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身心兼修。明代养生专著《寿世保元》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人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太和。”
人生之存在于精充气足神全。人要祛病在于养内修身扶正祛邪。太极桩法的修炼是培养精气神的法宝。它能使人疏通经络,调合气血,祛邪扶正,补充内气,护养真气,平衡阴阳,培强自身的生命力,延缓衰老。太极桩法就是通过长期的锻炼,使人和合于天地阴阳之中,运用吐纳之法,呼吸天地精气,独立守神,使神气形浑然一体。循序渐进,天长地久,就会自然形成意念力,从而改造身心,合乎阴阳顺乎五行,生机出现神奇的变化,去旧生新,通疏经络,周天运行达到体魄强健养生之目的。但桩功形成之后,可以通过肢体的伸展转形,动意动神动气,内劲自然增长。然后再运用太极云手九宫七星步法,在活步之中变化发挥散手,可达意到力到,产生自然敏感反应,在搭手中巧妙地借敌之力进行攻击与防守。
太极桩法的要领两脚分开比肩略宽,马步屈膝站立;两手左右分开,两臂高度略低于两肩,手指松沉向两侧平指;意守丹田;头正虚灵顶颈,下颏微收,舌舐上腭,目平视或垂帘。具体应做到以下五点:
1、似坐非坐;2、似抱非抱;3、似靠非靠;4、似笑非笑;5、似尿非尿。以上五点的动作非圆即弧,要松、柔、活、静、自然。其意在于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体现道家的天人合一之旨。修炼之中主要的是保持身松、骨松、意念松、视野松。配合上列松法要做到三调。
一、调息:息调心自安,意念要吐纳,把呼吸调整到深匀细长的程度,息息归根。根就是肚脐周围,要吸不过喉,呼不过腹,这才有益心肺,有益法功。
二、调心:精神要高度入静放松,以静神明,则凝神于丹田。气敛形定,排除一切杂念,才能进入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三、调形:形是修炼的根本或基础。形正则气顺,气顺则神宁,身体才能松弛。精神舒畅,形走则真气萌动,促进经络的畅通。
此功法随和天象,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这一年中的阴阳二至对照人身缩短于一日,每天早晚也有二至阴阳消长,真气盛衰之时,所以练功时要分为四段。早晨旭日东升时阳光温暖,人体形神意气旺盛,为生气。此时为少阳,炼肝。中午烈日当头,气温升高,此时万物生长旺盛,也是人体真气消退之时,为老阳,炼心。下午为人体真气消退之时,此时为少阳,炼肺,以收气为主。深夜气候变寒,为子时,人体肌肤紧缩,此时为老阴,炼肾,以藏气为主。练习桩功时面对太阳或光。阳光补阳,月光滋阴。也可面对树木花草,可使人心情与呼吸舒畅,起到强壮生化的功效。歌云:
道自虚无法自真,大极一气神体轻。
善养生者静谨守,精气神合修身心。
日月坠追晓星临,天地合育生灵根。
静养灵根气养神,练功修道见天真。
北京著名的孔伯华医馆的首席坐馆专家,融仙学养生、丹道养生与武术养生这中国传统养生学三大最主要流派精髓于一炉的中医专家。
武国忠, 北京著名的孔伯华医馆的首席坐馆专家,被称为“北京最贵的医生”;曾经著有《四大名医孔伯华医案解析》、《武国忠伤寒论临床带教》等专业学术图书。《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为近期热销的两本书。武国忠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养生学派的传人,他是近代养生大师,[解放后的道教协会会长,近代仙学养生创始人陈撄宁先生的徒孙,当代仙学泰斗、著名中医家、针灸大师胡海牙先生的入室弟子。武国忠追随胡海牙多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重点研习仙学养生、丹道中医、武当古法太极拳、道家针灸等。
同时,武国忠又是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之女——著名养生大师,宫廷指科传人——王玉芳的入室弟子、义子。还曾得到过峨嵋丹医学派大师周潜川先生弟子廖厚泽先生的传授,学习丹道医家的“大方脉”。三上贵州寻访高真观廖复阳传人彭显光先生,学习丹家外丹的炼制法,访得丹道家梦寐以求的融阴阳丹法于一炉的浑圆丹法秘传。 武国忠是目前国内罕见的,融仙学养生、丹道养生与武术养生这中国传统养生学三大最主要流派精髓于一炉的中医专家。
北京孔伯华医馆首席特诊专家。先后师从仙学泰斗胡海牙、意拳传人王玉芳、丹道医家等.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仙学养生、丹道养生与武术养生等中国传统养生学精髓于一炉,构建了一套全新的适合现代人体质特点的养生治疗体系.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推崇和患者的高度认可。著有《(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活到天年》、《人体通补手册》等,担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健康生活》、山东卫视《养生》、河北卫视等多个健康栏目主讲嘉宾。
祖国中医儿科理论认为,小儿天生心、肝有余,脾、肾、肺不足,小儿病就是太阴脾的消化病和太阴肺的风寒症。所以,小儿天生阳气充裕,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自身的抵抗力抵御。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和补药,否则会破坏孩子的免疫机能,导致疾病丛生。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武国忠医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博采古今众儿科名家之长,将《黄帝内经》养生宝典的古法今用,在本片中剖析小儿体质特征、生理现象、喂养常识、疾病防治,详解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发热、湿疹、黄疸、百日咳、哮喘、尿床等的独到医方,教会家长做孩子健康的守护神,让宝宝快乐茁壮成长。
他书中的很多产品,国爱堂都有销售的。
马步站桩功法介绍
来源:互联网
马步站桩又称地盆步、骑马蹲裆式,不仅是拳术中的重要步型,也是桩功训练的重要方式,马步桩要求蹲架子时,要内含十趾抓地之意下蹲。头上顶,内含顶拔劲。本门人常曰:“十趾抓地、头顶天;头顶青天,脚扎黄泉。”由此可见所蹲成架子内含之意。蹲成马步后,要求松腰松肩(沉肩)松胯,臀部不得突出撅起,呼吸自然,嘴微闭以鼻呼吸最佳,气贯丹田,禁忌气上提气,腹空。调整呼吸,使呼吸匀长自然,周身放松内气自然下贯,贯至足尖和手指尖,全身有热感和流动感。
初站马步桩时,往往是腿足腰胯有酸痛感,一时不易坚持,练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又感到四肢酸痛,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量力而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则会觉得有轻松之感,其酸痛的现象也就会逐渐消失,此时就是所说的“换力”即是长功夫了。练习的时间要逐渐增加,习练者自己要掌握和控制,久之每次可蹲三十分钟到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此时仍觉轻松自然,则腿足劲力坚强、稳重,也就是下盘功夫稳实之象征。
为了更好地掌握马步桩的正确姿势和练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马步桩有四忌:
一忌两足外八字不能平正,步法步眼不规整;
二忌站立时腰背弯曲,臀部突起,气不能下达,也不能向四肢贯气;
三忌一站立即起身,两腿不能适当坚持,两腿受不了痛苦,极欠缺习练毅力;
四忌耸肩、提气、斜眼、乱视,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习练不用心。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劲;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前臂与地面平行;
16.两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
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马步站桩---快速健身法
作者:医盲
姿势的具体要求下面简单说说:
头顶悬,含胸拔背,尽量放松。两脚开3脚宽,平行,下蹲,大腿水平(稍高亦可不要过高拉),两臂可胸前环抱状,可两掌前推状,可叉腰,可抚膝盖上(不建议,容易使力)。愈久愈好。。。。
其他:
1.备一个小闹钟放在面前,计时用。
2.每天至少锻炼一次,每次锻炼累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每次坚持的时间应逐步延长:比如今天第一次蹲桩,只能坚持60秒,第二次45秒,那么明天第一次争取65秒(哪怕62秒),第二次50秒,后天第一次争取70秒,第二次争取55秒,以此类推。
4.汗出勿当风,勿冲凉。
5.能一次坚持到5分钟时,就会体会到少腹内热能发生,后来会慢慢自动循经流动。
6.能一次坚持到10分钟左右,会出现“呼吸极限”,类似长跑运动跑到千把两千米的时候出现的呼吸极限。这时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
7.能轻松过呼吸极限后,会渐入佳境,一蹲数十分钟不是难事。身体内外隐将疾逐步攻动。
8.就算按5秒钟递进锻炼,第一次坚持5分钟只要48天,到10分钟只要百日左右。能坚持百日筑基,轻松过呼吸极限关,自会体味到其中乐趣,大有欲罢不能之感。
关于两臂姿势:
一般练习过程中不变为好。
一般为健身治疗,最好取两臂抬肩平(或稍低)环抱状。
练武术的和推拿的,环抱练习有得,可以取双掌前推状。
有时候臂膀比两腿更难熬,初练时坚持不住蹲中变抱腹状或抚双膝。
关于收功建议:
1.每次蹲完,一定要在极端疲劳的情况下起立,不要松懈蹲下甚至坐下。
2.练完后,可两手抚盖小腹处散步至心平气和。
有朋友问,为什么一定要两脚平行隔三脚宽,有的功法只要求肩宽阿。
这是练家的特殊之处。古来练家讲究内劲服人,但是内劲由丹田外达,有几个关口非常难过。练家有云,明三节,齐四稍等等,就是说的这个问题。
人有一个关节是终生都不开的,那就是胯关节(除了妇女分娩时),但是练家又必须把胯练开。这是内家拳的一个特点。内家拳有成就的师父,走路姿势都有一个特点,这个需要各人自己去观察了。
马步两脚分开三脚宽,有锻炼开胯的意味在里面,点到即止就说这么多。
我们健身并不是要练内劲外达,但是气血畅通总是需要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