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2015-05-21 08:29:53)
标签:

检测证书

证书标记

cma

cal

cnal

分类: 文物古玩

据云南当地人的传说,在翡翠的出产地缅甸,有专门从事“翡翠”造假的工厂。这里的工人全身黝黑,只穿着短裤,汗流浃背,用手抓饭吃。将劣质“种、色”的翡翠原石,放在大型号“高压锅”里进行高温、高压处理,专门制造假的B货手镯。有人在网上还发了照片。有的人还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他们将劣质的翡翠原石加温到600度以上,(据最新研究~形成翡翠的岩浆为相当于含水的硬玉质硅酸盐熔融体,可能来源于地幔,结晶压力低限为p>1.5GPa,温度变化范围在650~800℃之间)进行增加透明度的“去杂”处理,然后再进行“染色”处理。制造出来的翡翠B货透明度提高了,颜色变得有红、有绿,有黄,还有紫罗兰的颜色。

还有的将劣质的翡翠磨成粉末,用树脂胶合成,做成各种“翡翠”商品进行销售。其主要是缅甸的老坑种矿石存储量接近枯竭,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造假。

虽然,这些传言没有得到更加充分的证实,但是翡翠市场B货越来越多是真实的存在。

造假B货的主要特征是:

1、  10倍的放大镜观察,外观表皮有网状酸蚀沟纹;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2、  外表光泽度低,有蒙一层蜡的感觉。透明度不高;有渔网状纤维纹。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3、  内部的絮状物质呈现黑斑状态;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4、  树脂胶合成的东西表面泛“贼光”【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5、 表层有气泡或者砂眼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目前把翡翠的价格炒的太高,不法商人和缅甸的造假者谋取了暴力,坑害的是中国的消费者。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现在国内的翡翠玉石检测单位为了获得国际检测标准的CMA”“CAL”“CNAL资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获取资格证书,也就是检测资质。其实做检测的时候,就连最起码的检测设备都不完备,检测手段粗放、落后,检测项目不全,是通病。

    由此造成的收藏者和消费者大量上当受骗,甚至导致A货变B货的案例不断增加。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很多在正规商店购买的A货,过不了多久再去复验,却变成了B货、B+C货(即染色、注胶、充填的代名词),消费者欲哭无泪。这究竟是商家卖假货?还是鉴定出了问题?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这个近似于流氓学术的问题上,至今未有人站出来说个明白。

    究其原因是没有专业人员制定全国统一的检测标准。

    权威鉴定证书上应标记有“CMA”“CAL”“CNAL的标记。三个标记至少应有其一,三个都有则表明鉴定机构的能力和水平最高。
    CMA—国家法律对检测检验机构的基本要求,具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
    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有资格作出仲裁检验结论,具有CAL比仅具有CMA的机构,工作质量、可靠程度进了一步;
    CNAL—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CNAL”标志在国际上可以互认,如:可以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承认。

 检测本身是科学的,严谨的。检测本身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绝不漏掉任何一个气泡,绝不漏掉酸蚀纹和其他的光学反映。

我建议以后的检测证书上不要用产地名称代替产品质量,误导消费者。

只要检测数据达到了翡翠和玉石的标准,就要以数据说话,不要用“有色眼镜”(产地)去做“含糊”标准。

只要透明度、颜色、硬度、密度、光泽度达到标准,不含任何后填加的化学成分,没有人为的染色,是纯天然的东西,佩戴对人体无害,就不要计较产地是缅甸?和田还是昆仑、青海、岫岩、俄料、韩料等等。

一旦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与缅甸出产的翡翠质量相等,难道就不是真正的翡翠了吗?

例如在检测证书上,应该标明的许多指标没有任何体现,而是笼统的称之为翡翠A、B、C或者和田玉不了了之。这种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做法,实在是坑人不浅,甚至造成许多古董A货变为B货。还有的检测单位胡乱收取检测费,检测数据自相矛盾

更有甚者,同样的CMA”“CAL”“CNAL检测资质,检测出来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造成消费者和收藏者损失严重,成全了造假的不法人员,无疑也是帮助了销售商家这种局面必须扭转。

一旦收藏者叫起真来,做有损检测,结果是真正的天然翡翠文物,检测失职的检测单位

应不应该赔偿经济损失???

因此建议全国统一填写检测数据,作为追查检测责任单位的依据。

其主要数据如下:

1.名称:以外观形态命名,例如吊坠、手镯、貔貅、把件、发簪、胸针、牌子等等;

2、颜色:以肉眼和照片为准填写。3、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比重:3.3333  5、折射率 :1.6666或者多少,也应该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6、硬度:7、滤光检测:8、分光检测:9、结晶状态:10、红外光谱、

11拉曼光谱 吸收光谱、光学特性、内部特征、放大检查:星点、针状、

片状闪光(翠性),纤维交织结构至粒状纤维结构,固体包体、集合体、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罕见)等等文字说明。

 

最后结论:硬玉?(翡翠)软玉(蛇纹玉)?最后结论应该标出岩石性质。

透闪石?钠长石?阳起石?绿辉石?钠铬辉石?石榴石?玉髓?石英石?碧玺?

八三石?不应该笼统的写翡翠或者和田玉,应该标注硬玉!软玉!

 

 翡翠的分级,应该按照罕见级(玻璃种)、少见级(冰种)、多见级(糯米种飘花)、

 普通级(糯米种无飘花)四个级别。

建议附证书表样:

外观形态

吊坠?戒面?

查尔斯检测

绿色?红色?

最后结论

颜色

无色?绿色

分光检测

1.66

硬玉?软玉?

总质量

26.98  g

放大检查

天然颗粒分布

钠铬辉石?

密度、比重

3.3333 

结晶状态

金云母

 

硬度

6.98   

红外光谱

690  m

分级:1罕见

折射率

1.667

拉曼光谱

多晶体

2少见、3多见

翡翠中的铬有两条吸收带:1489~503nm, 2690~710nm,另外,还有会因三价铁的吸收有几条吸收带:3439~441nm, 4432~435nm, 5380~391nm6369~370nm。再有二价铁的吸收带:6633~643nm7780~790.nm,紫色翡翠二价铁、三价铁吸收带:8570nm,以及黄红翡翠多种不同的吸收带。

显而易见,科学的解释是绿色、红色、黄色、紫色属不同矿物元素,光谱吸收各不相同,而实际上,很多鉴定机构又是随意填写数值,并不在乎什么科学的制约。

如在广东的一家鉴定机构对一件非处理的绿色翡翠证书上,填写为650nm,并判为处理,在对一件黄加绿色非处理翡翠证书上也填写为650nm,并判为处理(笔者有证据)

在上海一家鉴定机构对一件非处理紫色翡翠的证书上,以图像表示为400~700nm,对一件非处理黄加绿翡翠证书上也以图像表示为400~700nm,对一件绿色非处理翡翠的证书上,又是以图像表示为400~700nm(笔者有证据)。

就是说,红黄绿紫的数值都是一样的,明目张胆地偷工减料呢?还是不会测定?证书表明,不同矿物元素的不同吸收带数据是可以顺便写写的而不需要认真测量,只要填写了,不管正确与否,对消费者就算是有了交代,就可以表示鉴定机构是以数据说话的。这个项目的猫腻,难道不需要检点?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下面,从三家鉴定机构的三张鉴定证书的问题说起。

    图一,图二,的折射率都为1.66,是天然翡翠的折射率。可是,依旧被判死刑。

    图一结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依据:放大检查,颜色沿晶粒间分布。

    图二结论:聚合物充填,染色处理,依据:有酸腐蚀沟渠纹。

    图三,折射率1.66,更有比重3.30,这两项符合2010国家标准,也照样被判死刑。

    图三结论:表面结构被破坏,颜色呈网状分布。

  颜色只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白色或者无色。什么是呈网状分布的颜色?【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查尔斯滤色镜填写 1 是什么意思?显示绿色还是红色?  【争议】谁在管翡翠玉石检测数据和标准?

    笔者已经在前面说过,折射率是数字游戏。但这三家玩数字游戏都玩不好。既然,2010国标上写了处理翡翠的折射率是1.65,偏偏这三家却不照章办事,要在他们认为的假货上自行其事写上1.66这个真货的数据。

    请各位读者说说,是信国标呢?还是信机构?当初,笔者向那些人提出过异议,可是,那些人依旧我行我素,并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是按国家标准办事。图三的那家机构更不可思议,连比重这个重要指标都显示符合天然矿物的特征,却敢于写上“表面结构被破坏颜色呈网状分布”。
    他们的底气何来?说来也许不信,鉴定结构的绝大多数人员,在玩过许多障眼法之后,实质意义的检测手段,就是第一道关的10倍放大镜初检归类,和后面的40倍体视镜复检定调。他们的底气就来自这两个镜检把关。

   

       10放大镜、40倍的物镜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其能力所限范围内,对表面沟渠和内部网格纹作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所有检测项目中,初检和复检的镜像放大,恰恰是决定鉴定结果的主要依据。很多鉴定机构出鉴定证书,以此为主力手段,根本就不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光谱测翡翠,很多鉴定机构也不当回事,在检测现场,见不到这类设备的影子。上海一家高校收费鉴定机构,远离鉴定现场的实验室设备,但鉴定现场出证书时却从来不用此设备。

           我认为表面有酸蚀纹:B货;密度(比重)不够:假货;折射率不符:处理过;紫外荧光检查显蓝色(蓝色斑点除外):是经过染色的,或者对绺裂用石蜡填充过。

        所以,凡是受检物有一项,不符合标准,就可以判为B货。因为专家都清楚,翡翠被酸蚀处理以后一定会改变原来的比重,会有酸蚀纹,折射率也会改变,用石蜡浸泡过之后,可能会出现荧光。但是,要在备注上标注,发现均匀的荧光,判定为翡翠处理。因为这四条是至关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