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铁路改革难度在哪里?

(2013-09-24 05:29:02)
标签:

铁路改革

招商引资

国有资产

规章制度

私人买断

分类: 本人原创

【原创】铁路改革难度在哪里?
    不了解铁路工作性质的人,总认为铁路这个“撼不动的铁老大”对改革认识不够,“拖拉”了改革的后腿。其实不然,是铁路职工爱国之心强烈,真怕改革一旦失败,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可怕的后果极其严重!

如果了解铁路工作性质的人,就不会轻易做出改革的决定!

 因为铁路是国家运输的安全命脉,它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占据了一个关键环节,就会出现打不赢的“官司”。

假如说,有人把郑州火车站出钱买过来,就可以控制整个中国铁路。他就会变成“谁在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土匪”!因为郑州是铁路的中心枢纽,任何“物流”“人游”都不可能“飞越”过去!

不论是成立单独的“货运物流公司”也好,还是成立“客运人游公司”也罢,都是很难做出清算。虽然铁路钢轨是贯通的,一条条相联系,可是每节路段的养护维修人员工资奖金都包含在里面。只要有“火车”经过,就要有不同路段的工作人员在付出劳动和代价。

因为无论火车司机和客运列车工作人员,都需要在异地“退乘”之后充分休息。现在的“乘务员公寓”就是他们免费休息的最佳需要。因为乘务员公寓干净肃静饭菜可口。还有工作人员按时“叫班”,免得你睡过了头,耽误你下次出乘或者“变乘”。公寓人员有监督乘务员不准饮酒和充分休息的责任,避免疲劳驾驶和疲劳工作的问题发生。

再说了,铁路列车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钢轨,离不开信号,离不开供电供水。也离不开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这些工作缺一不可,这些工作一旦混进坏人,一旦遇到不懂技术的外行人,可能就会出现“车毁人亡”的大事!铁路的地面(车站)和火车司机(机车)有车机监控系统,在机车上设置了控制列车超速装置,一旦遇到曲线半径较小的区段,机车司机想超速也不行。由于曲线半径小的区段,对运行的列车有向心力和离心力,如果超过规定速度,就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在任何线路上都有信号控制系统,公路上汽车司机可以闯红灯,在铁路上火车头有——2000控制系统,闯红灯机车会自动停车,防止列车冒进(红)信号。在与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基本都设置了道口监控人员,一旦火车接近,道口员会落下栏杆,防止汽车和行人上铁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这些措施和手段是公路很难做到的。因此汽车司机的故意违章,疲劳驾驶和酒后开车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铁路安全系数高于任何行业?就是铁路有一整套非常严密的规章制度,有频繁的安全大检查。有人曾经开过玩笑,说让铁路管矿山,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矿难”!如果让铁路管公路,就不会出现每年十万左右的死亡人数。

因为铁路在每道工序中有严格的“三检一验”制度,有各级的安全监察人员,有领导干部的抽查检查。而且领导干部检查有工作定量,还把各类的“违章违纪”分为三六九等,就是说ABC三个类别,如果职工在工作中有失误,就按照各类别扣发奖金甚至工资!

在节假日,铁路行车一线人员永远没有休息日。单位领导必须亲自值班或者带班,还有抽查检查。不检查,不抽查,不发现问题的就可以视为失职,也可以被“扣奖金”!铁路有经常的春季和秋季大检查,有春节运输检查,有节假日检查,这些都是公路和矿山不能相比的。

所以说,铁路一旦混进别有用心的人,混进不懂业务的“白帽子”那可就太危险了!

融资和招商引资可以,就是不能被“外人”混进来,不能有任何人“掺和”进来工作!引资和入股只能是参照银行的利率,进行分红。你投资多少钱,铁路按照比例给你分红就行了。

现在是18个铁路局,有车、机、工、电、辆各个工种和部门,他们各负其责,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有他们承担的不同的国有资产。有他们根据国家需要,必须完成的煤炭、粮食、钢铁等等军事运输任务。除此之外,还承担着救灾任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任何私人企业做不到的。

铁路职工,有他们辛辛苦苦建设的“安全线,文化线,生活线”,每一根钢轨都有人24小时不间断的检查和维护,每一列客车,除了车长乘警检车人员之外,还有领导干部检查添乘,还有稽查和安全监察不定点抽查检查,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如果,哪个私人老板把铁路买来一部分“胡作非为”,那就会出现“国企彻底倒闭”的悲剧重演!

谁要是随便把铁路改革当儿戏,谁就是汉奸!谁要是不懂铁路业务瞎指挥,谁就会祸国殃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