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和小小》主题说明
(2013-01-13 14:39:21)
标签:
杂谈 |
《大大和小小》主题说明
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有人说:“大象很大!”有人又说:“鲸鱼比它还大!”有人说:“蚂蚁很小。”可是,又有人说:跳蚤比它更小。”其实,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大”和“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对孩子而言,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相对的概念,而且还要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对“大”和“小”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大的东西不一定重,而看上去小的东西不一定轻。比如,一大团棉花外表看起来比高尔夫球大,但高尔夫球却比一团棉花重。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外表对事物做出判断或下结论。通过这个课程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戏考是很重要的。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对很多东西由小变大的变化结果惊叹不已。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很多东西在放大镜下都变大了,打气筒会把气球变成不同的造型,加工爆米花和制作棉花糖的过程更让他们惊喜!幼儿会发现,学习不仅是很重要的,而且是非常有趣的。在“大”和“小”的探索观察中,希望能让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初步获得数、形、量、空间的感性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概念,愿意并喜欢不断地探索学习。
主题总目标:
1.认识犀牛和蜻蜓
2. 认识茶壶和茶杯的外形特点。
3. 观察大鱼吐泡泡现象,并尝试用手指画大鱼吐泡泡的画。
4. 认识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比较物体膨胀变化前后的差别。
5. 想象并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体验身体收缩与伸展的变化。
6. 学习根据要求制作玩具卡,想象用各种方法表现熟悉的物体。
7. 学习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知道图画中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
8. 感受传统儿歌“一字韵”的特点,初步掌握简单折纸的技巧。
9. 通过比较获得最大和最小的概念。
10. 初步比较玩具认识大与小的概念,尝试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