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特别是每天的大小便,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1、恐惧不安的情绪
小班孩子刚入园,与老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甚至产生排斥感,即使有大小便的需要,也不敢或不愿告诉老师,时间一长,大小便就解在身上了。
2、家园大小便姿势的差异
孩子在家大小便,大多使用坐便器或尿盆,并且有父母的帮助。而在幼儿园,厕所设施与家中的不一样,男孩子小便还好一点,女孩子则困难多了。孩子如果没有掌握好先跨台阶再解裤子的顺序,很容易一脚踩进尿池,从而造成入厕的紧张心理。
3、全身心的投入当前活动
小班孩子自控能力差,常常会因为全力投入当前的游戏活动而忘记了自身的生理需要,产生大小便失禁现象。
4、穿着不当的衣裤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往往追求漂亮而忽略了实用性。
对于以上小班入厕出现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孩子入园老师应该像慈母般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尽快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环境,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拉进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孩子敢于对老师讲出自己的生理需要。日常活动中我们应细心观察每位孩子的神情,消除问题的隐患。
2、加强随机教育,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大小便姿势。
孩子入园后,老师首先教孩子认识厕所,其次教他们掌握正确的大小便姿势。老师的随机教育贯穿在日常的入厕活动中,通过孩子的自身实践,使入厕不再是孩子的心理负担。
3、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
学期开始时,我们对本班孩子在家的如厕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合理规定好他们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科学地安排好孩子大小便的次数和时间,有的孩子因一时贪玩而忘记去小便,我们及时提醒他,以防尿湿衣裤。也有的孩子以大小便为由不停地去厕所玩,我们会根据情况,适当地转移其注意力,防止产生尿频现象。
4、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园同步教育。
我们要通过与家长交谈,了解孩子在家的大小便规律,并主动告知孩子在园情况,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保证孩子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
5、及时关心孩子的身心状况,保证其健康成长。
日常生活中,常有孩子因受凉而拉肚子,我们在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提醒他们去厕所,并按时给他们服药、喝水,保证其健康成长。
6、利用榜样的力量
利用一些文艺作品感染幼儿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入厕习惯不可缺少的途径,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对文艺作品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可创编一些入厕儿歌和故事。生动有趣的文艺作品,孩子们学起来兴趣高,接受快,同时也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