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专家共识2010及双磷酸盐进展
(2010-07-26 00:28:17)
标签:
肿瘤骨转移共识双膦酸盐健康 |
2010版《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年7月2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上,孙燕、管忠震、于世英、江泽飞、张力、马建辉等对共识做了介绍、解读并就临床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则介绍了其唑来膦酸(择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情况。本《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联合CSCO共同主持编写,从2006年的第一版到本次已经是第四版更新。
骨转移和骨相关事件(SR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除针对原发肿瘤的系统治疗外,药物镇痛治疗、双膦酸盐治疗、放射治疗常作为这一并发症的基础治疗,在特殊情况下,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可考虑的治疗方法。而放射性核素治疗目前则不推荐作为常规首选治疗,只有在出现全身广泛骨转移且伴有明显骨痛,其他治疗无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的情况下作为备选方案,如果患者在近期可能需要进行放化疗等系统治疗,一般不考虑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因为临床发现核素治疗造成较长时间的骨髓抑制会影响其他主流治疗的顺利进行。
双膦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目前的共识是:一旦确诊,即建议开始双膦酸盐的治疗,即使无骨痛等临床症状。双膦酸盐已经历三代药物的发展,一代如氯膦酸二钠(固令:拜耳先灵),二代有帕米膦酸钠(阿可达:诺华)和阿仑膦酸钠(福善美:默沙东),三代药物则以唑来膦酸(择泰:诺华)和伊班膦酸钠(邦罗力:罗氏)为代表,其中以三代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最为深入,证据最多,疗效相对最好,但由于该类药物以前尚未进入国家医保,限制了临床使用。本次共识发布会得到的官方消息称,唑来膦酸已正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对骨转移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相信不久将陆续进入各地医保范围中。
唑来膦酸是临床最常应用的第三代双膦酸盐,具有抗肿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成熟、聚集和活性,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介素-6(IL-6)),直接抗肿瘤活性(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溶解),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粘附于骨基质,抗血管生成效应以及可能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尤其在肺癌骨转移的治疗领域中,它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的双膦酸盐。2005年唑来膦酸在中国上市至今,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细数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仅仅把唑来膦酸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姑息用药,以缓解患者疼痛;第二阶段通过大量循证和基础研究认识到唑来膦酸可以降低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在乳腺癌、肺癌骨转移等临床研究中还提示其有抗肿瘤活性,并发现某些骨标志物如NTX的预后和疗效预测作用;第三阶段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唑来膦酸的骨健康作用,比如改善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等。
唑来膦酸作为双膦酸盐的代表药物,不但在全球的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随着进入我国医保体系,也将成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骨架药物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