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2013-10-14 22:03:20)
标签:

南口记忆

十三陵

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

永陵

分类: 【图说昌平】

    前不久小编有幸参加新浪微博“爱上昌平”组织的骑行活动,借机寻访了十三陵中规模第二大陵,也是现在尚未开放的明陵之一——永陵,在此小编引用【北庭小白杨】、【空游无依】、【shandali】三位网友对于永陵的系统介绍,加以图片说明,将这座对于外界还有些许神秘的明皇陵寝介绍给大家。

 

http://s16/mw690/653c0d1ctx6Dq7PCvg37f&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分布图(示意图版)

http://s3/mw690/653c0d1ctx6Dq7PGkoi3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分布图(地图版)

http://s5/mw690/653c0d1ctx6Dq7PMVCY24&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永陵卫星俯瞰图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7PxLFW2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永陵陵寝结构说明图

 

    永陵(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朱厚熜,嘉靖帝,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谥号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永陵的营建在世宗皇帝登基后的第十五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但其卜选陵址却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当时,世宗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同时,也秘密选好了自己的陵地。
    骆用卿在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他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随后,世宗就带领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看后,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决定在那里建陵。但还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带找来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世宗嫌十八道岭山名不雅,下诏更名为“阳翠岭”。嘉靖十五年(1636年)四月二十二申时,浩大的陵工开始了,世宗皇帝亲自主持了祭告长陵的典仪,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在这一天动工的还有其他七陵的修缮工程、长陵神道甃石以及石像生加护石台等工程。
    在营建过程中,世宗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有不好把话说明,就虚情假意地对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朕所常念之”,大臣们对世宗的话心领神会,送给世宗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因此很快得到世宗同意,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
    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独特之处,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
    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帝陵图说》曾记载这座外罗城的由来:“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甃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效之”。当然,这段文字系出自传闻。因为按《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的记载,当时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更确切的说,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虽然不是一个玄宫内),于是,夏言等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永陵的砖石结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由于永陵用料考究,规制宏阔,明隆庆《昌平州志》称其“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银的办法,以济陵工。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朝廷修葺十三陵时,永陵也得到了修整。当时永陵的裬恩门和裬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工部尚书)、曹文埴(户部侍郎)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鉴于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至乾隆年间楠木已经“采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的情况,经过商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十三陵,目的在于怀柔汉满两族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是居于首位的,只要政治目的达到,陵园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而按照这一建议实施,则会压低修陵的经费,所以,金简等人的奏折呈到宫廷内,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永陵的裬恩门、裬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裬恩殿由面阔七间(通阔50.65米)、进深五间(通深27.72米),缩为面阔五间(通阔25.91米)、进深三间(通深14.4米),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裬恩门,由面阔五间(通阔26.26米)、进深二间(通深11.26米),缩为面阔三间(通阔12.3米)、进深三间(通深8.7米),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未变。
    民国年间,乾隆时期改建的裬恩殿、裬恩门相继塌毁,至今台基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改建后门、殿的柱础石,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体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裬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比长陵的仅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裬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

 

    神道和石桥
    明十三陵坐落在群山环抱,溪流缭绕的天寿山南麓,为保持陵区庄严肃穆的气氛,各陵之前均铺设了神道,并依托溪流或人工挖掘的护城河修建了许多座石桥。神道中间一般为石板或城砖铺成,象征“龙脊”;两侧铺以鹅卵石,象征“龙鳞”。除了帝后棺椁、仪仗、祭品等可以在神道上前进之外,官员人等甚至前去谒陵的帝王都不能在神道上行走,只能走旁边的“辅路”。
    十三陵陵区内的石桥原来均有汉白玉栏杆,现在绝大多数已经佚失,仅存桥面。近年来给部分石桥安装了新的汉白玉栏杆。
十三陵各神道以长陵神道为主干,其余各陵神道均从长陵神道分出,因此长陵神道又称为十三陵总神道。
    永陵神道原从总神道北五孔桥向东北分出,经永陵功德碑直达永陵陵门,除开头极短的一段改为柏油路外,其余均完整保存,是十三陵保存最为完整的神道。神道开头有一座单孔桥,尽头有三座单孔桥,但令人遗憾的是,永陵神道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经常可以看到重载卡车在神道上驶过,神道上的石板已有多处被轧碎或轧裂,令人十分痛心。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7XCJFK7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总神道北五孔桥


http://s15/mw690/653c0d1ctx6Dq7XG3Rc6e&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总神道北五孔桥


http://s6/mw690/653c0d1ctx6Dq7XJ3RX85&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总神道北五孔桥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7XMb2Q2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总神道北五孔桥


http://s15/mw690/653c0d1ctx6Dq7XP9700e&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总神道北五孔桥

http://s8/mw690/653c0d1ctx6Dq7XRVR5e7&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明十三陵总神道北五孔桥

 

    神功圣德碑
    神功圣德碑,是树在陵宫神道上的,用于歌颂帝王生平功绩的石碑。一般为龙首龟蚨(龟驮的龙头碑),十三陵中每个陵都有,一般位于陵门正前方,现在均完整保存。
    由于前面各陵的神功圣德碑除长陵外均无字,故从嘉靖帝的永陵开始,所有神功圣德碑均改为无字碑沿以为制,取"帝王一生功绩肇纪立极,无法用文字歌颂"之义,但是陵墓前立无字碑并非嘉靖帝首创,武则天乾陵前的石碑也是无字碑。
    十三块功德碑外原均建有碑亭,以长陵功德碑碑亭规模最大,其余各陵碑亭由于年久失修,清乾隆年间修葺十三陵时全部拆除,改为在功德碑四周修筑1米左右的砖墙。


http://s4/mw690/653c0d1ctx6Dq7XViq7a3&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神功圣德碑

http://s7/mw690/653c0d1ctx6Dq7XYyF066&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神功圣德碑

http://s6/mw690/653c0d1ctx6Dq7Y1QLH35&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神道


http://s16/mw690/653c0d1ctx6Dq7Y4Kvl0f&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神道

http://s11/mw690/653c0d1ctx6Dq7Y90Zc6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神道

 

    陵门
    陵门即陵宫的正门。

    永陵陵门原为其外罗城城门,今仅存遗址,现陵门为原永陵重门,是半圆形门洞的三孔红门。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7YbSiwd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现陵门


http://s10/mw690/653c0d1ctx6Dq7YfnFDd9&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现陵门

http://s4/mw690/653c0d1ctx6Dq7YicdZe3&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现陵门

http://s3/mw690/653c0d1ctx6Dq82VtCO3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陵墙

http://s10/mw690/653c0d1ctx6Dq82Y10R79&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陵墙

http://s8/mw690/653c0d1ctx6Dq83kCBF47&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进门处文物保护宣传标志

 

    祾恩门
    永陵的祾恩门初建时为五间,乾隆年间缩减为三间,在目前保存的基座上,仍可以看到乾隆年间将永陵的祾恩门、祾恩殿拆大改小的痕迹。


http://s16/mw690/653c0d1cgx6DqlpwqtN8f&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

http://s9/mw690/653c0d1cgx6DqlpAZpme8&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

http://s13/mw690/653c0d1cgx6DqlpTc0Q9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与明楼

http://s9/mw690/653c0d1cgx6DqlpXCRya8&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

http://s7/mw690/653c0d1cgx6Dqlq1Y0K16&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

http://s3/mw690/653c0d1cgx6Dqlq8nxU5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与明楼

http://s13/mw690/653c0d1cgx6Dqlqqk2g0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局部

 

    御路石雕
    御路石雕,指古代刻在宫殿内帝王专用的御路路面上的石浮雕。
    永陵祾恩门和祾恩殿的基座中轴线上均有御路石雕,而且两个基座前后均有,共四块,雕龙凤戏珠图案。
    御路石雕因为其制作材料的特点,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是未开发的十座野陵中的重要看点之一,反映了明代石雕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http://s11/mw690/653c0d1cgx6DqlqJNHQf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前御路石雕

 

http://s8/mw690/653c0d1cgx6DqlWN7x597&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前御路石雕

http://s3/mw690/653c0d1cgx6DqlWSiPg0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遗址

http://s14/mw690/653c0d1cgx6DqlWXIaF6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后御路石雕

http://s3/mw690/653c0d1cgx6DqlXgmC62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门后御路石雕

    祾恩殿
    祾恩殿,又名享殿,是明十三陵地面建筑的主体部分,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大殿。祾恩殿原名"X陵殿","X"取该陵的陵名之字。世宗皇帝于嘉靖十七年钦定殿名均为"祾恩殿"。清朝诸皇陵改称"隆恩殿"。"祾"寓意祭而受福,指的是墓主在这里接受祭祀,享用各种祭品;"恩"寓意罔极之恩,指的是后人在祭祀活动中怀念先祖的无限恩惠。
    永陵的祾恩殿规模仅次于长陵,面阔七间(清乾隆时期修葺十三陵时缩减为五间),汉白玉基座为一层,栏杆上的石望柱雕有龙凤图案,柱顶呈圆柱形。
    永陵祾恩殿仅保留基座和柱础(一般为石雕,长陵为大理石,其余为白石,上面有圆盘形突起,为支撑殿顶的楠木大柱基础)。
各陵祾恩殿的两侧原先均建有左右配殿,从五间到九间不等,现已全部倾圯,有的甚至连基座都不可辨认。

 

http://s10/mw690/653c0d1cgx6Dqls2KV399&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殿遗址

http://s4/mw690/653c0d1cgx6DqlsrTbBf3&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殿前御路石雕

http://s13/mw690/653c0d1cgx6DqlsxULO8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殿前御路石雕

http://s5/mw690/653c0d1cgx6DqlsRwvGa4&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殿遗址局部

http://s10/mw690/653c0d1cgx6DqlsWuW5d9&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殿后御路石雕

http://s11/mw690/653c0d1cgx6Dqlt3Kvo6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祾恩殿遗址与明楼

 

    棂星门
    棂星门,指的是位于各陵方院最后一进院落内的,设于院门和五供之间的一座牌楼。棂星门象征着通往阴间的大门,是阴阳两界的界门。陵宫内设置棂星门亦系长陵首创,以后各陵演以为制。
    十三陵的棂星门结构基本一致,均为二柱木质牌楼,因此俗称二柱门。两根汉白玉石柱构成棂星门的骨架。木质的门牌和斗拱嵌在两根石柱之间。由于年代久远,棂星门的木结构部分几乎全部糟朽,永陵棂星门为解放后修复。


http://s9/mw690/653c0d1ctx6Dq88T3Sgf8&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棂星门

http://s15/mw690/653c0d1ctx6Dq88WcsCce&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棂星门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8ZRsV6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棂星门

 

    五供
    五供,是指一种象征性的祭器,十三陵每座陵寝明楼的正前方,均陈设有一套石雕五供,包括石质供桌一张,供桌正中间为香炉,香炉两侧分别为两个烛台,两个花瓶。
    陵寝内陈设五供系长陵首创(南京明孝陵不设五供),以后各陵沿以为制。供器仅具有象征意义,并不真正点香、蜡烛以及插花。

http://s3/mw690/653c0d1ctx6Dq893f1g0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与明楼

http://s4/mw690/653c0d1ctx6Dq896Gu753&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与明楼

http://s4/mw690/653c0d1ctx6Dq899eUP43&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9cdKl9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89fIBid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局部

http://s15/mw690/653c0d1ctx6Dq89jh6ebe&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局部

http://s11/mw690/653c0d1ctx6Dq89mdK23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局部

http://s6/mw690/653c0d1ctx6Dq89pdTD75&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五供局部

 

    明楼
    明楼,指的是帝王陵墓坟冢正前方的高楼,楼中立有圣号碑,作用相当于碑亭。十三陵的明楼建于方城(方形城台,宝城的一部分,位于坟冢正前方)之上。
    明楼是十三座陵寝最主要的标志,几乎所有的关于十三陵的示意图,都用明楼作为符号标明其所出位置;站在新七孔桥上向天寿山区眺望,首先看到的就是"错落兆其间"(乾隆诗)的一座座巍峨的明楼。
    明楼也是目前各座陵墓仅有的保存至今的建筑物,其他建筑如祾恩门、祾恩殿绝大多数都已倾圯。
    十三座明楼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的破坏,大多破败不堪,解放后政府拨款对大部分明楼进行了修缮。
    永陵的明楼是数百年间未经任何修葺仍然完好如初的一座,也是完全保持明代建筑原貌的明楼,这是因为这座明楼的建筑材料和多数明楼不同,多数明楼是木架梁结构,木材大多糟朽或毁于战火;而永陵是全部砖石结构,连斗拱都是仿照木架梁外形雕成的石料相互嵌合在一起的,甚至连匾额都是用整块的石板雕刻而成,通体没有任何木料,因此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因永陵明楼规模异常宏伟,同时也特别沉重,故下面的方城不设券门(门洞),登临宝城的石道设在方城前方左右两侧。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9soYBb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牌匾

http://s10/mw690/653c0d1ctx6Dq89vtVL09&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牌匾

http://s5/mw690/653c0d1ctx6Dq89y6nW64&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2/mw690/653c0d1ctx6Dq8bblwRa1&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8bemZe6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8bhe8w7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6/mw690/653c0d1ctx6Dq8bkEj54f&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登城道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8bonte6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登城道

http://s11/mw690/653c0d1ctx6Dq8bsWEO9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登城道侧墙古木

    宝城和宝顶
    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了明十三陵的坟冢部分。宝城,指的是坟冢封土周围砌的一圈城墙,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对坟冢起到保护作用。宝顶,指的是在坟冢封土正中间再堆起一层封土,使之明显高出坟冢表面,也就是通常说的坟头,宝城和前面所述建筑物所处的方院有机统一,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
    明十三陵的宝城系城砖垒砌,宝城顶部砌有垛口,内外垛口之间为马道,因此,宝城看起来就像一个封闭的环形长城,只是马道比长城上的马道要窄许多。
    永陵宝城用料奢华,垛口全部使用整块整块的花斑石垒砌,宝城的直径,以长陵最大,其次是永陵和定陵,永陵及以后各陵的宝城都为圆形。
    永陵宝城内坟冢的封土是填满的,封土底部略低于宝城顶部,宝城顶基本齐平,封土填满的陵宫宝顶,在封土正中间呈明显凸起的馒头形状,周边呈圆形,并且系一层层夯土堆砌而成。

http://s11/mw690/653c0d1ctx6Dq8bw9iG5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宝城马道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8byUI83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宝城马道侧墙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8bCnuw4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宝城马道


http://s3/mw690/653c0d1ctx6Dq8bFH8K3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宝城马道侧墙

http://s11/mw690/653c0d1ctx6Dq8bJVMed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宝顶

http://s7/mw690/653c0d1ctx6Dq8bMZ2Sd6&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登城道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bQBjL6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mw690/653c0d1ctx6Dq8bTOec30&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8bWzykb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5/mw690/653c0d1ctx6Dq8bZ4Bwee&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2/mw690/653c0d1ctx6Dq8c2qRz11&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c5kvz8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砖石斗拱

http://s10/mw690/653c0d1ctx6Dq8c8aStd9&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砖石斗拱

http://s2/mw690/653c0d1ctx6Dq8cb7nX51&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砖石斗拱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fgIMZf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砖石斗拱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8fjqAk8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内

http://s7/mw690/653c0d1ctx6Dq8fmPsO06&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十三陵永陵明楼内

    圣号碑
    圣号碑即墓碑,是明十三陵各陵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方式之一,位于宝顶之前,宝城墙方城之上,明楼之下。
    十三陵圣号碑上刻字规则完全相同。碑首阴文篆书二字"大明",碑身阴文楷书七字。前两字为庙号,第三字为谥号简称,后面四字均为"皇帝之陵"。
    十三陵圣号碑在建成之后,刻字均用金粉填满,然后碑身通体刷朱漆。原貌是红色金字。但因年代久远,朱漆和金粉绝大多数剥落,但是现今仍然依稀可辨。
    十三陵圣号碑不同之处在于碑趺图案(即碑座上的浮雕),上面的浮雕形态各异,除德陵外,其他碑趺图案基本都是二龙戏珠和祥云。

http://s13/mw690/653c0d1ctx6Dq8fq13eec&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圣号碑

http://s16/mw690/653c0d1ctx6Dq8fsQmX6f&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圣号碑

http://s12/mw690/653c0d1ctx6Dq8fvjvBeb&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圣号碑

http://s14/mw690/653c0d1ctx6Dq8fyuQJ1d&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圣号碑

http://s7/mw690/653c0d1ctx6Dq8fBkbAe6&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宝城花斑石垛口

http://s5/mw690/653c0d1ctx6Dq8fEmGg44&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宝城花斑石垛口

http://s3/mw690/653c0d1ctx6Dq8fHNn4f2&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明楼顶远眺陵园

http://s6/mw690/653c0d1ctx6Dq8fKr09f5&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明楼顶远眺陵园

http://s15/mw690/653c0d1ctx6Dq8fOiKide&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明楼顶远眺陵园

http://s8/mw690/653c0d1ctx6Dq8fREur47&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明楼顶远眺陵园

http://s11/mw690/653c0d1ctx6Dq8fUvxwca&690骑行寻访明永陵》" TITLE="图说昌平之《十三陵中第二大 骑行寻访明永陵》" />

十三陵永陵明楼顶远眺陵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