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大赛练习题
(2012-06-13 09:20:20)
标签:
计划教育科学校园学习研究 |
分类: 理科天地 |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大赛
试
一、学科教学基础理论
(一)填空:
2、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3、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交给学生,而是要(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4、“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常用的活动类型有:实验探究、(大胆猜想)、(设计行动计划)、(收集资料)等。
5、科学课程的评价要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全过程,除了定期的测验与考试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观察)、(杰出表现记录)、(与学生谈话)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七个环节。
(二)简答: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5、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
6、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在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提出“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请结合教学谈谈你的理解。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去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安全措施。
4、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和统计图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6、组织后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
二、学科基础知识
(一)
1、声音是由物体(
2、糖溶于水属于( )变化,铁生锈属于( )变化。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5、热在固体中是以(
6、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用的光学器材。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1、找一只小口瓶子,用嘴对着瓶口吹气,可以听到瓶子震动的声音。
2、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
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
4、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5、磁铁隔着任何物体都能吸铁。(
6、将一根火柴折断并碾成碎粒和烧掉一根火柴的变化性质完全一样。
7、控制变量应该选择在实验中变化较小的变量。(
8、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
(三)单项选择题:
(
(
(
A、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
C、冰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等
(
A:水管壁上出现水珠
C: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
A、折射、反射
(
(
A、F甲
C、F乙
(
A、两者一样重
(
A、钳子
(
A、串联
四、简答:
1、请简述“过滤实验”的操作要领。
2、在窗边照镜子时,下面那一种情况,照得更清楚?判断并做出解释。
A
脸对着窗外
2、现有:水槽、圆底烧瓶、带橡胶塞的玻璃细管、带颜色的水、热水等材料:
(1)、请你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喷泉”装置,画出装置图,并说明保证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
(2)请你解释“喷泉实验”运用的科学原理。
(3)要使这个“喷泉”喷出的水柱更高些,你有什么办法吗?
三、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框架下的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