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扔掉功利 忘掉杂音 去真心做事----一个驻村干部的100天感悟

(2012-05-23 20:48:16)
标签:

扔掉功利

忘掉杂音

去真心做事

民情日记

驻村干部

100天感悟

杂谈

分类: 民情日记

http://s4/middle/653a8ff5gc0b483374523&690忘掉杂音 去真心做事----一个驻村干部的100天感悟" TITLE="扔掉功利 忘掉杂音 去真心做事----一个驻村干部的100天感悟" />    今天522日,是我们驻小井村第100天。100天,对驻村一年来说已是一个不短的日子,而且是一段充实而又难忘的日子。昨天去我们工作组小菜园刨地准备栽大葱和补种黄瓜,又到李志邦家的羊圈里起了10大袋子羊粪,手上起了4个泡,累的我浑身痛。但想想100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是趴在土炕上写下这段文字。整理一下100天以来的所做所感,也让自己有些凌乱的脚步停一下,歇歇脚、缓缓劲、想想事。想想我们来干什么,干了什么;想想百姓感受到了什么,回应了什么。也希望那些关注农村和驻村工作的各界人士通过我这100天心路历程去认识和体会我们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

    我们从机关被抽调到村里到底来干什么来了?是真的帮扶后进、贫困村?还是维稳和作秀?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关注和猜想,其中包括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包括村里的群众,甚至包括我们的一些驻村干部。省委书记张庆黎已经给活动定了位,就是“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可能有些自认为很有见解的人不相信,说那是官话套话,是戴高帽唱高调。我认为,他们错了。因为功利思想在大家心里在作怪。以往活动走形式的泛滥不是活动的出发点问题而是参加活动的人没有真正融入到活动中,在上面飘着。没有真心去做只能走形式。真心做,就会感受到真。

诚然,时下是一个功利的社会,“无利不起早”的观点已经成了很多人识人断事的标准;而人情冷漠的“瘟疫”更让好人难当、好事难办。世俗的、近乎病态的为人处事让大家感到心累。我们在这100天里更是感触颇多。

家里失火的秦大叔非要到城里打印部打印一份精美的表扬信拿到村里送给我们;帮助学校做些事情,姜校长非要联系电视台和报社说要报道宣传一下。好心俗了,程式化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并没有拉近。无奈。村地理和资源优势适合发展乡村游,但起步投入大和前期风险高,村支书与8名党员干部合股建一乡村游示范点,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可嘉必须大张旗鼓给与支持,可有人就说了你们工作组就帮助村支书一家了。无语。高速路在村口修建,让村里人在家门口就有了就业岗位,可却成了一些人的唐僧肉,找各种理由去高速要钱,淳朴民风何在?可悲。走访时问问家里生活咋样?人家倒是不客气,要求一股脑说出了很多,反正不说白不说,不要白不要。可叹。针对村里丰富的沟域资源,前几天在村里办一个散养养鸡培训班,如有养殖意愿的参与了解一下,有人却说了那是到咱们村里推销鸡苗来了。可气。

这就是真实的农村。时下的农村有点像我们那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了被边缘化了,他们的一些现实“习惯”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亲情在,我们内心依然爱着他们,而且他们还真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驻村就是要树立党员干部形象给群众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就是要帮群众找到致富的路子,让他们早日富裕起来;就是要通过办好十件实事,让他们生活质量更好一些。这不是套话是实话

人们常说“一丑遮百好”,有人还把人情冷漠说成洪水猛兽。很多人还喜欢当看客,并经常发表“精彩”言论痛击社会各种阴暗丑恶现象,却没有问问自己做的咋样。其实,村里老百姓并没有那么坏,并没有那么无可救药,只要你走进他们,那些被世俗遮挡的善良光辉就会照耀过来,让你感到温暖。李文全大叔因为收废品有一年曾经在大街上被一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当作“高尚人”,“培训”后被采访。这件事跟我们说起来他心里还“耿耿于怀”。那天在村部认识后去他家看望,他一个劲的说自己家又脏又乱。其实他的家虽然是破旧的土房,但屋里收拾的非常干净,清清爽爽的。而且只是一次进门走访就被感动得非要留我们吃饭,最后说欠我们一顿饭才放开拉着我们的手。种树“愚公”李相奎生活好了啥也不图就去栽树,栽完自己家的就给别人家的山场栽,别人下雨时是往家跑,他是挑着树苗往山上跑。还有76岁羊倌李大叔的乐观感恩,孝顺儿媳崔玉茹的朴实善良,“铁汉”父亲李凤悦的儿女情长。走到他们中间就会感受到村里的父老乡亲的平凡中的伟大。

说实话,我的觉悟并不高,没有什么多高的认识。从报名参加驻村以来,我就一直在反省和修正自己对农村的认识。原本以为自己从农村出生长大很了解农村。可总拿小时候的农村跟现在比是不客观的,容易造成误导,让自己更加不了解农村。进城参加工作后自己对农村的认识也是片面的,常常像很多人的急躁心态一样,爱走极端,非好即坏。其实农村并不是文人笔下理想王国那么美好,也不是世人愤世嫉俗笔下的世态炎凉。他就那样,好与坏都得面对,别拿完美或失望去评说。

只有把村里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村里百姓才会把我们当成自己家的人。这是我驻村来最大的感受和体会。虽然我们的能力很有限,更不能包打天下,但我们用真心踏踏实实去做了,群众是能感受到的,因为“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当在纪大叔家吃新鲜棒碴粥和自家腌小咸菜的时候,当回乡创业大学生李宝打电话约我们去他家里吃大豆腐的时候,当羊倌李志邦让你品尝自家做的神秘山茶的时候……此次此刻,村里百姓最朴素的话语和行动让我们感动和欣慰,因为这就是我们驻村工作的最高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