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bmiddle/4d448570ga66932818550&690
天一阁的大门
http://s15/bmiddle/4d448570ga669335d65fe&690
戏台的全景
二十年前,与天翔等人到宁波,去过天童寺,也去过天一阁。毕竟相隔二十年了,天翔不止一次和我讲起,要再去宁波,重游天童寺,再登天一阁。近日正好有机会去宁波,游玩的景点是天童寺,也是天一阁。天翔告诉我,他是读了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知道的天一阁,我是偶尔知道了天一阁,读了《风雨天一阁》就更加知晓了天一阁。以后,也常有天一阁的信息入眼入耳。
据资料: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27岁时)进士,做过不少省的地方官。范钦爱书成癖,在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总是留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买到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较重视当代著作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诗文集及历代科试士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贴,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为了避祸,辞官还乡。回到宁波后,就建造了藏书楼。
但是,天一阁有一座戏台,我还是在这次要去天一阁时,查询天一阁的资料才得知的。在天一阁的众多的照片中,有一张戏台的照片,格外引起我注意,但我记忆中,去过的天一阁没有戏台,怎么照片中有一座戏台?我产生了疑问,感到了有些诧异!心中一想,好在到了不是什么都知道了吗?
到天一阁时,我依稀还能唤起当年的记忆。我与天翔等人走进天一阁的大门,极力地寻找着当年支离破碎的记忆,看了导游图才找了天一阁的藏书楼。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今天,我们来到时还是带上对它敬仰,“天一阁”的匾额立即唤醒我们记忆中沉睡着大脑皮层。我和天翔一起地说道:就是这里!见门上悬挂着大大的铁锁,我们不由地兴奋回忆着,当年我们是登上楼去,虔诚地以注目礼拜谒了楼上的陈设——存放书籍的柜子。
当我们把天一阁内的大大小小的建筑群看完后,最后来到了有戏台的那一建筑群——秦氏支祠。我们从它西边的角门进入,一眼就看见了戏台,一下子不约而同地就赞叹了起来:真好!真好!
这里是一个独立的庭院,我们先走到了南边的大殿前,仔细地看着戏台的全景,再环顾整个建筑群一周。戏台坐南朝北,与南边的大殿相互对应,相隔约二三十米的之距离,我们已经能够把戏台看到很是清晰了。戏台单檐,歇山顶,双檐飞翘态势较为陡峭,宛如一位青年的学子,在攻读四书五经之余,突闻有玄奇的话本或是心爱的传奇时,喜悦而激情地举起有力的双臂,像是盼望已久的宝贝,现在总算到手,并且已经拿起那些书籍,为之而欢呼着,兴奋地得意起来。
我想走近戏台,有可能的话,最好是能够走上戏台。也没有和天翔打招呼,就自行慢慢地走近了戏台,到了的背后转了一圈,感到无法走上戏台,这时天翔似乎知道我的去意,又发现我没有找到走上戏台的途径,就手指着,告诉我说:有楼梯可以上楼。我顺着他手中是方位走去,慢慢地走上楼梯。到了楼上,见进入戏台的小门上着锁,就无法进入戏台,只得无奈的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