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

(2024-04-05 07:57:15)
分类: 历史文化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据史籍记载,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后来,重耳返国当了国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重赏有功之臣,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为迫其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高亮之节,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其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时间,在清明节气的前两日。清初汤若望进行历法改革,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初立时,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在《清明:国人该知晓的一些知识》中,对寒食节扫墓的由来做了介绍,此处不赘。

  上巳节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其起源有三种说法:1.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2.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3.起源于轩辕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举行“祓禊”(fú xì)活动的节日,时间定在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日。何为“祓禊”?就是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汉代,上巳节又加入“招魂续魂”习俗,这样逐渐演变成了扫墓节。魏晋时期,当权的司马氏大力推广寒食节,扫墓习俗也跟着从上巳节移到了寒食节。

  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融合而成的岁时节日。清明节始于周代,最早只是一种节气,后来逐渐演变成祭拜扫墓的节日。其变迁,我在昨天的公众号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也不赘述。时至今日,虽然全国各地的清明节习俗略有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两个主题。

  天地清明,感念故人,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扫墓祭祖。祖先像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根旺才能果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祖先荫庇的结果,感念祖先养育,不仅是一种报恩,更是践行孝道。生前尽孝,故去尽道,是为孝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扫墓祭祖对后辈子女也是一种教育,孝道代代传承,人人都不忘本,家族想不兴旺、个人想不发达都难。

  燃香焚纸祭祖坟是流传已久的民俗,是一种传统文化,绝非封建迷信。恰如有人所说,只有在烧纸时,才能光明正大地呼喊故去的亲人,才能痛快淋漓地和他们说说话,这是活着的人对另一个世界的亲人的深沉怀念,包含着感恩、愧疚、弥补等种种情感。在生存压力大的今天,还是一种释放。

  今天浏览短视频,一则关于清明节的论说,深得我心,大意为:清明节,就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去向何处。每到清明,站在先人墓前,思考生与死,感悟生命真谛,在余生努力做到循天时,重人伦,好好活着,让每一天都精彩,才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