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洋新能源“卖身”内幕

(2010-08-05 21:59:42)
标签:

证券

新能源

光伏

cell

林洋

无锡

财经

分类: 新能源与相关产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工厂,而主导产业整合的,则是国际资本,林洋新能源便是一个典型样本

    本报记者 郁鸣 上海、江苏报道

   

    陆永华最终还是卖掉了林洋新能源。

    8月3日下午,韩华石化对外公告称,将以4340亿韩元(3.667亿美元)纯现金收购江苏启东林洋新能源(NASDAQ:SOLF)49.9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Good Energies(又称“好能源”)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陆永华,悉数出售了所持股权。

    目前,林洋新能源为世界前五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年产量约为900MW,2006年底,其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而韩华石化则是韩国韩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韩华集团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集团,业务覆盖石化、保险、建筑等,是韩国前十大商业集团。

    8月4日,林洋新能源负责战略规划的副总裁Paul Combs对本报记者表示,受相关政策限制,韩华集团仅获得49.99%的股份,但一年之后,不排除进一步扩大股权的可能。

    在光伏市场高速增长的当下,陆永华的退出,引发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很难解释。”弘亚世代分析师盛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或许,陆永华并不看好光伏行业的未来”。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林洋新能源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为完成此次收购,各交易方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公司高管层并没有参与这项交易,我们也是近期才知道相关信息”。

    谁才是林洋“卖身”的幕后推手?事实上,在此次出售中,陆永华只是一个跟随者,早在2007年底,Good Energies已取代他成为林洋新能源真正的主人,单一最大股东。

    这个国际投资机构,曾经为林洋新能源提供了资本和订单,并扶持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而最终,主导林洋出售的,也正是它。

    3.667亿美元的交易

    根据林洋新能源的公告,此次交易分为三部分,林洋新能源将向韩华石化增发36455089股普通股,每股收购成本为2.144美元,总价值7800万美元。林洋新能源称,增发股份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及日常运营。

    另外,韩华石化通过收购林洋新源前两大股东Good Energies和林洋太阳能董事长陆永华所持有的股份,最终共获得林洋新能源49.99%的股份,以及相应的投票权。

    按2009年林洋新能源的年报,好能源与陆永华分别持30.33%和13.29%的股权,韩华石化整个交易额为3.667亿美元,据此计算,好能源与陆永华共获得2.887亿美元。

    在完成此次收购后,韩华石化将向林洋新能源派驻三名董事,其中一位将被任命为林洋新能源董事会主席,另外四位董事为独立董事。不过,林洋原有高管团队将获得保留。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称,股东的更换“不大可能”引起管理层变化,因为“管理层都是职业经理人,更换与否主要看业绩”。

    背后推手Good Energies

    引发业界关注的是,林洋选择“卖身”的时机。

    林洋新能源2010年2季度季报显示,其总体营收同比增长105%,净利润由同期亏损3.2亿转变为盈利2.7亿元。“业绩好得让人不敢相信,是华尔街预期的一倍。”盛雷表示。

    而此前的7月下旬,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表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将在新能源直接相关产业投资5万亿。

    国内光伏产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好能源与陆永华为何选择退出?真正主导林洋命运的,正是其第一大股东——好能源。

    作为一家全球性投资机构,好能源目前主要从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它同时也是国际光伏领军企业Q-cell的大股东。

    2004年,陆永华与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的助手王汉飞,联手创办林洋新能源。2006年6月,其便获得花旗集团、好能源、弘毅投资、联想投资合计5300万美元投资,并于同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7年12月,陆永华向好能源出售了其持有的大部分股权,仅保留了16.1%,而好能源持股则由6.3%增至34.7%,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林洋新能源员工介绍,好能源入股林洋新能源后,林洋新能源开始为Q-cell做代工,“Q-cell对工艺有特别的要求,给它做代工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水平”。

    “随着林洋新能源的做大,它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盛雷表示,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光伏生产商的技术水平与Q-cell并没有什么差距,“在国内生产商的紧逼下,Q-cell被迫在东南亚等国设厂,以期降低生产成本”。

    而林洋新能源做大做强,使得好能源面临旗下两家企业互为竞争对手的尴尬,“卖掉一家或为不错的选择,而且也符合投资公司的风格”。

    陆永华的退路

    在林洋新能源,陆永华始终是一个投资者的角色。而在沽空股权之后,他的退路也已设定。

    据林洋新能源员工介绍,在从无锡尚德引入王汉飞后,林洋的具体运营均由王汉飞负责,陆永华很少过问。但2008年7月,总裁王汉飞的意外死亡,让陆永华失去了最好的“搭档”,此事让陆感到“万分沉痛”。

    但在王汉飞离去后,陆永华依然没有介入公司的具体运营,在新总裁谢平上任后,据上述林洋新能源员工介绍,近两年,一直是谢平在经营公司,“陆总几乎没有过问过公司事情”。

    而据前述接近陆永华的人士透露,陆永华给自己设定的退路,便是林洋新能源背后的林洋集团。

    根据林洋集团的介绍,林洋新能源只是陆永华掌控的林洋集团的一部分。林洋集团产业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房地产等业务,特别是旗下负责电力设备业务的林洋电子,是国内电表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述人士称,出售林洋新能源股权,有利于陆永华集中精力做大林洋电子,“智能电网也属于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市场规模高达上万亿,很值得去做”,“(陆永华)虽然离开了林洋新能源,但并不表示他离开了新能源”,“未来他仍可以切入进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