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滞骨错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的认识
(2025-01-21 15:49:47)
标签:
理论
筋滞骨错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机
认识
|
|
中医学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筋出槽、骨错缝“”筋骨并重”的经典理论,临床工作者对于“筋”与“骨”均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在临床治疗中充分重视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腰部的“筋”系统包含诸如多裂肌、竖脊肌、腰方肌等肌肉、肌腱、腰椎间盘及神经等除骨以外的软组织,而“骨”则包含了腰椎诸椎体,关节突关节等骨性组织。生理情况下筋约束腰椎诸骨性结构、附着在骨性结构上产生腰部的各种屈曲运动以及保护骨性组织,而骨又能够为筋提供支撑,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而腰椎具有稳定的结构及灵活自如的运动。当筋与骨任何一方遭到外力劳损、寒冷刺激等因素,打破两者平衡状态时,即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有医家在继承中医学经典理论的同时,认为筋骨两者受到外邪侵袭或内有肝肾亏虚不能濡养时,往往以“筋”系统首先出现异常(即筋滞骨错理论中的筋滞),筋滞日久则必将影响与其密切相连的“骨”系统,从而出现骨的异常(即筋滞骨错理论中的骨错),并创造性地将其概括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现代生物力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腰椎动静力稳定系统异常具有相关性,并切在动静力稳定系统出现异常时,往往动力稳定系统(归属于中医学的“筋”系统)首先出现异常,这与筋滞骨错理论的“筋”系统出现异常的认识不谋而合,从现代生物力学成面阐释了其合理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