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燥综合征郁热致瘀瘀血致燥之说

(2022-11-16 10:30:41)
标签:

综合征

干燥

郁热致瘀

瘀血致燥

之说

        有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患者长期郁热,会导致瘀血的形成,瘀血致燥,促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气滞致瘀,《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气结则血凝······。”气行则血行,气机郁结,血行不畅,瘀血相继而生。阴虚致瘀,长期郁热耗伤津液,津血同源互化,津液亏虚,无以充血,血脉不利则瘀血内生。血热致瘀,《医林改错·积块》云:“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郁热入血,血热互结,煎灼成块,瘀血乃生。瘀血产生后,痹阻经脉,进一步阻碍津液的运行输布,脏腑诸窍失养,燥象乃成。瘀血致燥理论首见于《金匮要略》,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有瘀血也。”瘀血内阻,津液不能上布于口,故患者表现为口干但不多饮。之后《血证论》曰:“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也表明瘀血会使气道、水道均受阻碍,津液不能随气上润官窍。有医家认为,瘀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关键因素,瘀血致燥理论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西医学的研究也验证这一观点,许多研究证明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末肢微循环障碍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如雷诺现象、血管炎等,即中医所指的血瘀证。由此可见,郁热致瘀、瘀血致燥、郁热理论中郁、热、瘀三者互为因果,环环相连,导致干燥综合征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对干燥综合征初期患者,在养阴生津的同时,常配伍川芎、郁金、姜黄、延胡素、五灵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预防瘀血产生,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明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