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来继续写《春申君列传》读后感。再试试,脱开原文,凭记忆把故事讲完。春申君,楚国人,名叫黄歇,善辩,早年跟随楚倾襄王。楚倾襄王派他去秦国。当时情况是这样的:秦国刚打败了韩、魏,诱使楚怀王到秦国朝见,被秦王扣留,结果楚怀王死在秦国,楚倾襄王在楚国继位。秦国见楚王新立,政局未稳,而秦国又刚打了胜仗,就想乘胜会同韩、魏一起攻楚。黄歇在秦国知道此事后,就去劝阻秦王。他说了很长一段,大意是秦楚均是大国,秦攻楚需要长途奔袭,借道韩、魏,秦若出兵,则韩、魏有可能在背后做些手脚,也可能借机攻打附近城池,扩大自身势力,而楚国强大,秦国要取胜必然会折损实力。此消彼长,结果秦只会付出较大代价而取得较少利益,不划算。不如联合楚国,进一步打击邻近的各国,对秦更加有利。秦王采纳了黄歇的意见,放弃攻楚,与楚国签订了和约,黄歇带着和约回到楚国。楚倾襄王任命他为丞相,然后又按和约派他与楚太子一起到秦国作人质。
过了很多年,楚倾襄王病重。黄歇听说后就通过秦相应侯劝说秦王,意思是如今楚王病重,如果秦王继续扣留楚太子,一旦楚倾襄王一死而太子还没回去,楚国一定会另立新王,那么秦王扣留的不过就是楚国一平民,没什么价值。如果秦王放太子回国,太子顺利继位后一定会对秦王感恩而与秦国友善,更有利于秦。秦王回答说:派人去楚国看看楚倾襄王的病情再说吧。黄歇见事不妙,就安排太子乔装打扮,扮作楚国使臣的马夫星夜逃回楚国。黄歇则在估计太子已经走远了追不上了后才亲自去告诉秦王,太子走了,我还在,你看着办吧,其实说的是“歇当死,请赐死”。秦王大怒,准备让他自尽。秦相应侯劝道,如今既然太子已去,太子继位后,必重用黄歇,不如放他回去做个人情,秦王就放了他。
黄歇回到楚国,几个月后楚倾襄王死了,太子继位,为楚考烈王。考烈王当然会对他有所封赏,具体是什么就记不得了。楚国与各诸侯国联盟抗秦,楚为盟长,然后黄歇率合纵联盟军与秦交战,在函谷关输了。楚考烈王为此有些怪罪黄歇,开始疏远他了。
后来的故事就涉及到一个女人了。楚考烈王一直无子,黄歇很着急,就到处为楚考烈王选妃,虽然有了很多妃子,但考烈王仍然无子。这时候一个叫李园的赵国人出现了,他有一个妹妹,估计很漂亮,他想把他的妹妹献给考烈王,但他听说考烈王“不宜子”,意思大概是考烈王有不育的毛病吧。于是他决定另辟奚径。他自荐做了黄歇的家臣,然后一次请假回家后故意晚归,回来黄歇就问他,怎么回来晚了呢?他回答说齐王想聘他妹妹为妃,他陪齐王的使者喝酒,就误了归期。他满聪明的,不明说他妹妹很漂亮,而是借齐王来抬身价。黄歇自然入瓮,问“聘入乎?”他答“未也”黄歇问“可得见乎?”于是“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然后李园的妹妹就怀了黄歇的孩子。后来,李园就让妹妹与黄歇谋划,说:你现在虽然还在高位,考烈王信任你,但考烈王无子,他死后就会是他的兄弟继位,你官居丞相二十年,难免得罪于楚王的兄弟们,将来他的某个兄弟继位了,你的日子怎会好过?我跟你不久,外人都还不知,现已怀孕。如果以你的地位,将我献于考烈王,考烈王看在你的面子上一定会宠幸于我,万一天幸我生下一个儿子,此子长大后定能继位,岂不是就能保证你长远的富贵权势了。黄歇一想有理,同意了。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李园的妹妹成为王后,生下儿子成为太子。考烈王开始重用李园。李园忌惮黄歇,怕他“语泄而益骄”,就暗中蓄养死士,想杀黄歇灭口。朝中有人知道了此事。
这时候,考烈王病了,黄歇一个谋臣朱英建议黄歇赶快除掉李园,否则考烈王一死,李园必会加害于他,黄歇不听。朱英见黄歇不听劝,怕到时候灾祸临头,赶快溜之大吉了。结果考烈王一死,李园果然先入宫,在棘门埋伏死士,黄歇一进门就被乱剑刺死,并被灭门。然后黄歇与李园的妹妹生的那个儿子就继楚考烈王位成为楚幽王。
想当年春申君黄歇力劝秦王放弃攻楚,多么明析局势能言善辩;后来谋划太子回国自己独自面对强秦责难,又是多么难得的智勇双全、忠诚有担当。可惜最终死在一个专业走旁门左道的奸人手里。所谓世事无常,就是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