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魂。
——题记
这是此次参加1-3年教龄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评比活动最切身的体会。在各位老师和背后团队教研力量的辛苦付出和共同努力下,2014年10月21日,滕州市实验小学1--3年教龄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评比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比赛共有8节课,节节有亮点,课课有收获,低中高学段皆有涉及,很有研讨性。细细想来,8位教师的身上都有可圈可点,值得称赞的特色。
1、从个人素质上看,都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
我们欣喜地看到参赛的8位教师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高,驾驭课堂能力非常强。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随时调控学情,已经能够比较娴熟的调动、激励、推促学生的学习活动,俨然是“久经沙场”的老教师了。
2、从教学目标上看,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次展示的课堂教学中,学段目标层次强,落脚点指向“语文味”,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课堂灵韵。教学目标的制定能选择非本体性内容作为教学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教《黄鹤楼送别》的张清来老师,教《云房子》的邹璇老师,教《梅兰芳学艺》的梁文真老师,教《麋鹿》的徐珂珂老师等;老师们能够从学段目标出发,了解已有学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有效的读书、积累、说话和训练,实现了“真语文”的教学。
3、从教学落实看,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强化语言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重视语言实践,可以说是我们这次赛教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次的8节课,大多数都是把读、说和写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如李珍珍老师的“讲解员”选拔活动;邹璇老师的句式练习;张清来老师的情感补白和编写古诗背后的故事;王兴老师的编写段落提纲;关爱英老师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梁文真老师的阅读教学中重视写字教学的指导以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丁珊珊老师的反复诵读感悟;徐珂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表达的条理与严谨……无不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用”价值。
4、从教学方式上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次赛教活动展示的课堂教学,教师所起的主要是组织、引导的作用。生动感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导语,激励学生的语言等等,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次赛课,我们看到老师们都能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的给予评价。并能够采用语言激励、小组评价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赛课中,老师们倾心付出,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磨砺,他们的成长有目共睹。在以后漫长的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们还要不断进步。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学目标的拟定要简明和准确
青年教师还要增强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紧扣课标和学段目标,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拟定时要简明和准确,不易多和繁,看看制定的目标有没有“语用”意识,学生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解读文本是很好的利用机会。每次解读,你都会发现有其新意。内容主旨,情感趣味,语言表达等。如果带探究眼光去看,可能就会发现新意。
2、教学过程要完全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的所有流程和策略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在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目标,在指导、训练中有序落实,达成本课的目标。而没有落实的,则表明没能够实现预定目标,则是需要进行调整的。
3、语文的训练要在语境中进行
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课程,语文能力的培养实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的。因此,所有的训练都不能脱离了语言的环境。无论是词语的识记、书写、理解、运用,还是句式的品悟、运用,或者是理清篇章的结构脉络,无不是从语境中品读、琢磨、思辨中来的。
所有的青年教师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磨砺中成长、茁壮。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团队一起,正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成长,成长,向上,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