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龙
黑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4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消失的古塔之-------东直门外铁寺铁塔

(2017-03-21 10:26:07)

北京消失的古塔之-------东直门外铁寺铁塔

 

 

     在北京曾经有许多佛寺和佛塔;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逐步的淡出了我们的记忆,有些地方还留存着零星的地名或建筑,有些已经片瓦皆无。这次来介绍东直门外的“铁塔寺”铁塔。

 

东直门在明清旧时是通往避暑山庄和怀柔及遵化等地区的主要道路,但比起通往通州的朝阳门,和通往南方的广安门,人流量要少不少,所以出城后的道路并不宽敞。东直门外的人流多是内城建筑所需的砖瓦木材等建筑材料是从东直门运送进城的。东外关厢和其他关厢地区一样商业都很发达,商铺房屋密集,多是饭店旅馆,多接待的进出城的百姓及贩运建材的商人,但东外关厢建筑等级和规模显得比其他城门略低些,就连东直门瓮城民国年间也中聚集了很多的贩售花盆商贩,可见这里的生活气息很重。在这些并不突出的商业和市井建筑中,东直门外的铁塔寺显得就非常有特色了。铁塔寺,民国也称铁塔院,因为其不是一个完整的寺庙,只是一个塔院。虽然塔院不算大,但铁塔寺以铁塔、塔下的八角殿宇及殿内供奉的肉身佛而闻名;北京地区历代以来寺庙建塔虽多,但东直门外特塔却独一无二的。因为关于铁塔寺的资料比较少,并且铁塔在70年代就被拆毁,所以人们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让它显得非常特殊和神秘。

 

明清时期的东直门外大街(现在的东外小街)是呈东北西南向的,居民和商铺密集的关厢地区就是沿着东外大街为轴心,两侧分布开来的。出了东直门城门过了护城河桥,道路向北偏了接近45度,头1里左右最接近城门是关厢的繁华区域,商铺密集房屋接踵;被称为上关,过了这里,延伸出一条偏东北的胡同,让这个路口呈“丫”字形,就像胡同把道路岔开了一样,这条胡同俗名岔子胡同,后改名察慈胡同。过了胡同口继续沿着东外大街前行,大概1里左右,的一个高土坡地,从岔子胡同口到土坡一带叫下关,这一带就相对房屋就稀疏许多了。过了土坡就算出了关厢地区,就是郊野了。土坡西旧名塔院,因记载缺失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何寺的塔院,也不知道曾有多少塔;到民国时期只有一座铁塔存留了。

 

铁塔院在东直门外大街南侧,下关东头的土坡西侧,塔院坐北朝南,早年资料缺失,只能从清末民国年间有限的记载和照片来分辨它的面目。塔院建在土坡西侧的一个高地上,仅有一个院落,四周砖墙,院门开在西南侧,院子中后方有塔一座。院内有槐树2颗。直属的建筑再无其他。这个塔结构特殊,与其说是他不如说是一座八角型的佛殿,顶部有小型铁塔一座。从建筑角度看,即可以看作,下部殿是塔的基座,上部是完整的塔;也可以看作,下部是塔身的一部分,而上面的铁塔顶部塔刹。铁塔由两部分组成,底部是砖石结构的一个八角平顶殿宇,高5米左右,各棱角直上直下,前后有卷拱门,民国时期后门用砖封死。东西有卷拱窗。东西南北各面门窗上各有石匾额一个镶嵌于塔上。其中正南石匾为“护国东镇永明宝塔”;其他匾额没有记载,内容未知。塔顶四面有女墙,每面女墙下各有两个出水口,正中有一铁铸覆钵塔。高2米左右。塔前有砖砌小路,从塔门偏西南院门方向。登几级台阶入塔门,塔内正中有一个砖砌佛龛,佛龛民国年间装上了玻璃。佛龛里供奉了一个“肉身佛”。肉身佛通常是高僧坐化后掩埋缸中,数年后取出,若尸身未腐烂,被认为修行有法;身外包泥,塑成生像,供人参拜;北京的肉身佛不多,有记载的只有东直门外铁塔寺和八大处宝珠洞。看民国年间照片中,肉身佛位于砖砌佛龛之中,年龄似乎三十多岁,高颧隆鼻,口唇微张。佛龛前面加了玻璃;并且穿带着信徒供奉了五佛冠和袈裟,飘带上有“中华民国十一年XXXX”等字样。看塔和塑像维护都很精细,估计当时铁塔寺香火还很旺盛。

东外铁塔的造型少见已知唯有湖北襄樊广德寺多宝佛塔相近,不同的是广德寺塔顶部位除了正中供奉一个覆钵塔外四周还分布着四座密檐塔,五座砖塔和底座呈密宗金刚宝座形制,而东直门外铁塔顶部只有一座铁塔,但其他结构几乎和广德寺塔一样,体积略小于广德寺塔。从造型看东直门外铁塔是对广德寺塔的一种简化了的模拟,怀疑东外铁塔最初也是希望做成金刚宝座塔,但未知原因,没有完成,只在顶部建了一座覆钵塔。怀疑在宗教渊源上这两座塔有密切的关联。

东外铁塔寺并没有特别多的记载,虽有些民间传说,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传说民间色彩太强,不能作为历史依据;只能用已知细节来推断铁塔寺的来历;因北京一带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而湖北襄樊的广德寺塔建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从建筑的关联性可以判断这个塔应该建于广德寺之后就是明代弘治年间之后。铁塔是覆钵塔形制,北京大范围开始使用覆钵塔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的。所以判断铁塔建成于明代中后期;民国的寺庙调查来铁塔属于是私建,而非敕建,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规模和等级受建造者财力和影响力的限制,没能完全按照广德寺塔的造型,只能相对简化;而为了弥补顶部不能建成五塔的缺憾,并彰显不同,把塔顶正中的覆钵塔改为整体铁铸,来代替五塔。从民国对肉身佛的描述看,非常可能是一个外籍的僧人,因为明代有很多来自西域的印度籍或西藏籍僧人到北京传法。另外在一些传说中也提到是塔内的肉身佛是番僧或头陀,这些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可以都指向这个僧人是外来的,而非长期在本地修行。关于长期传说铁塔是北京城东方的镇物,个人感觉此说法存疑,因为镇物多是皇家设立的,这个私建寺庙不太可能承担这个责任,不过塔上的“护国东镇”字样,有可能是这种传说的开端。东直门下关一带原名是塔园,从字面上看是佛教寺院的塔院;但查阅北京历史地理的权威书籍《日下旧闻考》,发现并没有记载铁塔和塔院,只是记录了东外的另外几座寺庙,乾隆年间只剩下光华寺了;进一步推断这里可能就是明代某座寺院的塔院,而铁塔只是当时塔林诸多塔之一而已。另外《日下旧闻考》没有记载铁塔寺的一个原因也可能是铁塔当时也许不过是塔林或是塔林的一部分,不是一座独立的寺庙。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尝试勾勒出这个塔的来历,明代中期一个西域的僧人,四处云游学法,曾学习于襄樊广德寺,后来来到北京,被官宦推崇,在某名寺修行;但不久因病去世,被葬于该寺所属的东直门外下关塔院,待重葬时,发现尸身不腐,认为是修行有成,于是徒弟和信众捐资建塔,将其尸身制成肉身佛供奉于塔内。随着时间的推逝,塔院其他的塔都以无存;只留下这座铁塔。而塔院当年所属的寺庙也已烟消云散,以至于无从考证其名字了。

 

后人信众虽不知其来历,但看其造型特殊仍常有人来祭拜,香火旺盛。到民国年间铁塔寺名气不小,还有定期的庙会。建国后铁塔依然流存;但东直门外大街却几经变迁,历史上的东外大街(现东外小街)的附属胡同,东外南街,因是正东西向,所以开通扩建,形成了现在的宽阔的东外大街直农展馆,而原有的历史上的东外大街(现东外小街)的附属胡同,东外北街,像东北扩展,形成了直通左家庄的东外斜街。而当年的东外大街,变成了不起眼的东外小街。而察慈小区的建设,更是把历史上的上关一带都封闭到了一个小区里。在这些扩建中,大概70年代铁塔寺被整体拆除。因东直门一代道路改造太多,所以现在的位置不好确定,怀疑是东湖别墅东北外交公寓西南一带。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在非常少的资料几处基础上的推断,可能因个人水平和资料不全,可能会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铁塔寺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但正规的资料却寥寥无几,本人从宗教角度的文献也没找不到什么线索;在他被毁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幸好有几张民国年间的老照片,可以让我们一睹铁塔寺的真实风貌,简单介绍一下。

 

11908年慈禧出殡时,在东直门外铁塔寺东的土坡上搭建了祭棚,因这里地势很高,有不少外国人使馆官员和记者等在土坡上观看出殡的盛况,拍摄了一些慈禧出殡的照片,其中有几张东北向西南拍摄的照片拍摄到了铁塔寺的远景。所以1908年这个时期留下了几张珍贵的铁塔寺的远景照片是铁塔寺最早的照片。节选一张法国人拍摄的。

 http://s7/mw690/001QT1lPzy79FIcTptQe6&690

21925年左右美国人Warner, Langdon拍摄了一张清晰的铁塔寺铁塔正视照片。
http://s14/mw690/001QT1lPzy79FIcXVH77d&690

31930年左右海达莫理迅拍摄了铁塔三张照片,包括正视、后视、内景各一张。

http://s3/mw690/001QT1lPzy79FId6e5Q82&690

http://s8/mw690/001QT1lPzy79FId9t1Ja7&690

http://s3/mw690/001QT1lPzy79FIddIc242&690
41940年左右日本《北支》杂志上有一张铁塔寺的后视照片。
http://s6/mw690/001QT1lPzy79FIdhrRHf5&690

5、一张湖北襄樊广德寺多宝塔的照片,照片来自网络作者未知,感谢作者。

http://s14/mw690/001QT1lPzy79FIkMZqt5d&690



 

 

附录:本人整理出的记载铁塔寺的文献。

 

1、《天咫偶闻》清末震钧

东直门外铁塔,相传始于明末,为老僧某某之塔。今塔中所祀乃其肉身,外付以漆。香烟所薰,不辨颜色。过者往往下马顶礼,敬如古佛焉。

2、《琉璃厂杂记》1914周肇祥

出东直门二里许,曰铁塔寺,寺基已侵蚀殆尽,唯塔院仅存一塔。以外无余屋,僧亦寄住路北关帝庙,塔形圆而直上,若城堡,殊不类塔。顶乃作西番塔式,以铁为之。额曰“护国东镇永明宝塔”,给僧二百钱,开扁入视,中瓦砖为龛,龛中一枯僧伽座,貌似三十许人,高颧隆鼻,唇张而齿豁,守僧称为肉身佛,云系皇子出家来自南京,于道旁入灭,龛此已四百于年,其言确否,志乘无可稽,然塔之古年久可信也。

 

3、《北京寺庙调查》1928

铁塔院:坐落在东郊四分署关厢大街100号;建于明,系主持常海私建。本庙面积东西12丈,铁塔一座,并无房殿。管理使用情况为常海看管并不使用。

庙内法物,铁罄一口,香炉一个,另有槐树两颗。(1928

4、《北京寺庙调查》1936

铁塔院:坐落在东郊署东直门外关厢大街100号;建于明,属私建。不动产土地九分六厘,房屋一间半。管理使用情况为自行管理焚香供佛。庙内法物有泥质观音,文殊,普贤菩萨三尊,小铁罄一口约五斤,木香炉一个,木蜡扦一对,另有大小榆树三颗。(1936)

5、《北平旅行指南》1930张恨水编

铁塔寺:寺在东直门外东行里许,周墙做圆城装。特塔高矗半空,塔下为正方砖台,相传寺建于明末,塔中祀像为一胡僧,云系坐化于此。祀像乃其肉身,外传以漆,香烟所薰已不辨颜色。俗以为明建文帝遗像者,实无依据。每月旧历正月初一日及四月初八日,例有庙市,游人亦复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