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有益补充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财经 |
分类: 财富管理 |
近期,“宝粉大战首席评论员”成了理财的热门话题。起因是被认为是中小投资者理财“神器”的余额宝自去年中成立以后至今短短的几个月内,总规模已超4000亿,而且还以每天百亿元的速度转入,一时间风头无量。于是,市场参与者纷纷跟进,不但各大互联网企业“马上加入”,而且连中、农、工、建等金融巨头也不得不陆续推出“XX宝”来迎战……
对于金融市场的“搅局者”的出现,市场人士的看法明显对立:批评者斥之为“扰乱市场秩序”,“抬高市场资金成本”……
那么,理财“宝宝们”以及催生它们的互联网金融究竟是“神”还是“魔”?
其实,余额宝的本质就是天弘货币市场基金,这一由阿里主导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只是在散户与货币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它将“散户”的钱集中起来投入货币基金,然后进入原来只有“机构”才能参与的银行间市场;并且把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的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在“适当”刨取“少量管理费后,转到散户手中。因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宝宝们”实际上是起到了金融中介的作用。
国内的理财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投资者们对财富管理的认知还相当缺乏、参与程度也较低,通过互联网这种便利通道让散户们便捷地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既为中小投资者有效进行现金管理的手段,也为货币市场提供多一条“活水源”……从这个角度看,“宝宝们”对金融业是有益的补充。
说到抬高市场资金成本,那就有些夸大了“宝宝们”的影响力了。试想以下,与全国存款余额超过百万亿,货币市场总交易规模动不动就数十万相比,“宝宝们”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定价权无从谈起。为何货币市场的利率持续处于高位?因为“钱荒”啊。近期的“钱荒”归根结底是资金资源错配、资金空转等导致社会资金利用效率低的结果,“宝宝们”的高收益是“钱荒”的结果,而非原因。
至于谈到对金融业和传统大型金融机构“颠覆”?还是悠着点吧:
1)
2)
3)
4)
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以及“宝宝们”既不是神,也不是魔,只是从渠道上、形式上对传统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形成有益的补充。因此,个人认为,对于“宝宝们”的搅局应抱着宽容的态度。
但是,就目前而言,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所必须的机构和从业者的资质要求、审慎选择客户的要求、起点金额和客户最低资产量的要求、风险测评与产品适合度的要求、客观介绍产品特性和预期回报的要求、完整风险揭示的要求、机构为相关业务提取风险准备等一系列基本要求,“宝宝们”目前都没做到。一旦产品回报不如预期,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而且,互联网的从业者普遍“进取”,缺乏金融从业者长期被严格监管而固化的合规思维以及被市场波动教训出来的风险意识,缺乏监管之下,是会酿成大风险的。
因此,监管是决不可缺失的。金融业的风险传导性非其他行业可比。即使是现在互联网金融“宝宝们”对接的货币市场基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风险。期限错配所隐含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的信用风险等等的任何一项风险爆发,都可能让投资者不能按时兑现本金和收益的。更不用提其他各种对接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货币市场的“宝宝升级版”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最后想提醒一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的预期收益,一定是对应着高风险的。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雇主,也不代表任何机构)
推荐专栏作者的新书《淡定,才能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