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须知行合一

(2012-03-04 07:17:27)
标签:

投资

须看

回报率

要真正理性

财经

分类: 国内股市

 

本文在<<钱经>>发表

 

说到投资,似乎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懂得挺多的,都能当专家。尽管不少投资者认为自己在根据“科学决策”来做“理性投资”,但实际投资操作上往往做不到“知行合一”,而令“科学决策”和“理性投资”无以为继。结果,当然大多不理想了。

让我们看一些“知行不一”例子吧:

 

例子一:

最近参加投资研讨会交流中有不少富人都异口同声提一个问题 我现在手头有几套投资房要抛吗?我往往都会反问两个问题:按市价计算租金回报率是多少?(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往往都在2%以下) 您认为此时政府还会放任房价失控大涨吗?(答案多是不会)

 

既然,知道当前的回报率不高,而长期上涨空间有限,科学决策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卖出”呀。然而,当前卖者寥寥。“知”与“行”显然不一。

 

精明的投资者往往说现在不卖! 等确定要大跌时再卖。然而,这就根本谈不上“科学决策”了,因为买卖的决定不是通过科学分析得出,而仅是凭心理暗示而已。

 

例子二:

前一段时期,投资者大多数在抱怨投资新股大亏。但实际上,是不少投资者明知到“三高”,依然参与抢购和暴炒,期望火中取粟而暴利一把。这就出现了一边骂着发新股,一边抢着高价接盘,又盼着自己高价接盘后,突然因新股停发而被炒高获利。这与“一边控诉着交通违章,一边闯着红灯来自己占便宜”的做法无异。

 

然而,这种“知行不一”,最终受害的是自己: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高价发行,上市后曾亦受追捧;大股东们趁机积极高位套现,高管们更是积极地辞职卖股!为什么?因为价值被超级高估。试想本来值一元的东西市场上有人一百元要,不卖的是傻子!股票价格其后往往大幅下跌。这意味着大股东在高价位减持,散户在高价位接盘,最终结果令财富从散户转移至大股东。

 

例子三:

在年初林林种种的机构投资策略报告中,必有的一段内容就是对国内股市指数点位的预测。而“专家们”多喜欢推荐“必涨的股票”来“往投资者的口袋塞钱”,真是比“活雷锋”还亲。 但是,据相关媒体统计,无论是出场费高达六位数的经济学大腕,还是被奉若神明的民间神人,近年来他们对中国股市预测就几乎全部失准。

 

既然实践已证明预测不靠谱,不少投资者依然跟着个人感觉走来追随这些“投资宝典”来进行机械操作。很明显,这也不是“知行合一”。 其实,据预测来操作,不是真正的投资。反而类似一场赌局,其本质时是由投资者支付赌注,别人的意见决定如何下注,亏了虽可以怪“专家”,但损失的钱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啊。最终取得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风险大而取得回报的概率却不高)。

 

那么,如果要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如何? 

 

我们知道投资决策应基于分析价值来把握长期方向而并非基于短期的走向。行动上,我们就应该放弃对市场短期走势的预测了。

 

以股市为例,上证的2300点对应的市盈率仅为12倍左右,市场投资价值已经接近成熟资本市场水平,而上市公司的总体利润增长率远高于成熟市场。那合理的投资决定不应该是“买入并坚持吗”?此时坚持投资,长期取得合理回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同样的道理,既然知道目前16家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平均值在5-7倍之间,市净率在1.5-2倍之间,是为历史低位;同时在整体经济增速维持平稳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年年增长。我们行动上不就是应该买入来等待长期合理回报吗?至于短期的波动,大可不必在意。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的贷款都会成坏帐,会影响银行经营前景云云。那么,假若如此担心房地产崩盘,为什么还敢继续持有N套的房产?这显然也不是“知行合一”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