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价值规律价格偏离度合理估值贱卖贱买财经 |
分类: 国内股市 |
经济学上有一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价值规律”那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然而价格总是与价值不一致,有时偏高,有时偏低。举一个形象的比喻:主人带小狗散步,小狗一下会跑了很远,然后掉头看不见主人,赶紧跑回,一会,又因贪玩而远远落在主人后面,发现后,会急忙直追,一下又窜到主人前面,在这个故事里,价值就是主人而价格就是小狗。
说到股市,股价与合理估值的关系也一样,是基本上不会一致的,在中国股市,本身的价格波动就较大,加上投资群体的价值投资理念尚欠成熟,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往往很大,这就形成了“测不准”的现象:股市的走势难以预测,真实走势往往与主流的预测大相径庭。
我们看看以往的记录好了:在2007初,普遍看多,但预测上证指数的极限在4000--4500点之间;而实际2007的最高点为6124点,远超预期。2008年初,多数专家机构依然看多,万点论大有市场。然而,上证指数却单边向下调整到1664点。踏入2009年之际,国内外市场低迷,对该年的预测中虽普遍有对反弹有所憧憬,但大多认为反弹后仍会反复向下,因而,上证3277的实际年末点位也在绝大多数主流的预测之外。今年如何?我们回顾了一下2010初的普遍预测,主要认为股市将呈“区间震荡之势”(尽管对具体的区间有一定的分歧,但在震荡中向上是几乎一致的说法),至于预测的上证指数区间多数集中在2800—4500之间。显然,预测又落空了!
那么,私人投资者应如何看待今年后半段的股市?又应何种投资策略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与其预测走势而做趋势投资者,还不如做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股价低于合理估值时买入,而在股价涨到高于合理估值时卖出,这种真正的“低买高卖”策略能让投资者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有哪些指标可用来衡量合理的估值呢?分析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盈率与增长比值 PEG、又或是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等等综合指标才是衡量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关键。这些指标需综合考虑,其中市盈率P/E需看持续数年的历史,否则,容易掉入操纵利润的陷阱,去年的绩优公司,今年“变脸”成亏损公司的想象屡见不鲜。对具备高增长预期的公司,可持续的市盈率与增长比值PEG指标最为重要,另外。比较稳定可靠的指标是市净率P/B,特别是对一些业绩不太稳定又或是增长潜力较小的公司来看,PB是非常重要的估值指标,因为B代表的是每股的资产净值,而P代表是价格。PB高当然是表示买贵了,而PB低即表示买便宜了。
还是用例子说明问题吧,虽然近期有所走强,银行股走势今年来明显弱于大市,不少投资者因担心“调控”会影响其业绩。然而,即使对业绩有暂时的影响,也不会降低长期的估值。我们不妨试从PB来分析,上市银行股的平均PB在2 左右(新上市的农行更低),也就是说,您可以拿2元去买1元的银行净资产,试想象,即使您有足够的资金,您能创办银行吗?须知道,在目前固定贷款与存款利差的保护下,银行业可是拥有相对政策暴利的行业,为进入这一高门槛的“暴利”行业,一倍的溢价应该是“非常合理”的。这也就是国内银行的H股在海外表现不俗的原因。
而国内投资者在现阶段确实不应“妄自菲薄”而“贱卖”银行资产。相反地,应该好好把握“贱买”的机会,因为银行们的A股股价可是明显低于H股啊,同样的股票,现在您买入的价钱可比国际投资者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