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地产依赖症股市pe海外投资财经 |
分类: 财富管理 |
我国的创富进程持续已近三十年,并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富人”群体和“中产”阶级。他们手中掌握着我国民间的大部分可投资的资产,而这些资产多集中在房地产。他们之所以倾向于购买多处房产,多归因于投资渠道有限,是觉得在通胀压力下把现金存到银行没什么收益,如想要投资,除了股市就是楼市。相对股市,购置房产风险较小,虽租金回报率不太高,但这些年来,投资房市“只赚不赔”的神话一直在延续的投资,他们的财产确实通过房地产投资超额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于是,投资的“房地产”依赖症的直接症状就是令炒房的“刚性需求” 难以疏导。
当“国N条”、存款准备金上调、银行贷款收紧、部分一线城市实行限购、房产税和物业税等可能出台等等一系列紧缩和调控政策压境之际。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大名鼎鼎的温州炒房团仍然阵脚不乱。其中一位温州炒房大军一员大将,有近十年的“炒龄”,每年潇洒炒房五、六套。她貌似轻松地对记者说:“金融紧缩政策对温州人影响不大!”理由是,温州人太有钱,经得起,顶得住。
一方面,近期股市近期踌躇不前。另一方面,存款在银行会变相亏损。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8%,比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明显要高,负利率时代仍在继续。除了炒炒“蒜头”“辣椒”等短期权宜之计外,如房价有所下调,炒房的“刚性需求”大举入市似乎是当然的选择。
然而,继续把投资房地产作为财富管理的主要手段可能要面临很大的风险:
1)短期而言,请不要低估在“中国特色”背景下政策调控的威力,压垮骆驼的稻草正一根根落下,“预期”的改变只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矣。
2)中期来看,负利率的持续可能令加息不可避免,这就会提高贷款购房者的成本,从而降低购房的支付能力,即使是对能全额支付房款的购房投资者,加息也提高了他们的机会成本。
3)长远为计,超低成本的“房市大小非”可能最终会上市流通(尽管需要假以时日)。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一直不能流转,小产权房等在农村集体用地、宅基地或农地上建设起来的房屋,一直被视为非法。农村宅基地的上市流转,以及可能带来“小产权房”政策的有限松绑,就能像股市“大小非”上市流通时对估值高高在上的股市大幅降温的作用一样,会对房市的长期上涨空间实现有效抑制。
那么,财富管理的对策如何?
1)股市近期疲弱,但长线机会依然。“有危机则有复苏,有复苏则有下一轮繁荣”是经济的周期规律。目前,可能大家对“复苏”已无太大的争议,之后尽管还有不少反复,最终的“繁荣”是大概率事件。从估值角度,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3000点以下对应的预测平均市盈率为15倍左右,远低于全流通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市场普遍认同2010年中国总体经济仍将经济处于复苏通道中,因此上市公司盈利有望继续增长。对于以追求长期财富增值为目的私人投资者,大幅下跌后的股市充满机会,把握好长期投资的主题,耐心长期持有应能达到目的。
2)私募股权、风险创投应可考虑。在在大多数实体经济的领域,已开放和鼓励私人实业投资。此举可令资金量大而又具风险承受能力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又或是通过私募股权、风险创投等途径间接参与实体经济投资去追求长期超额回报。
3)参与国家鼓励的与海外战略相呼应的私人海外投资有把握。我国人均资源不足,无论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或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又或是获取可靠资源供给的角度看,向外投资布局都必不可少。资本以不同形式走向全球也一定是大势所趋。有些敏感的领域,通过相关政策鼓励私人出手,比国家以主权名义出手所面临政治风险更小,而私人投资者也因提前布局而把握先机获取未来超额收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