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市大小非高房价治本房产 |
分类: 房地产 |
几年前,股市“大小非”上市流通,对估值高高在上的股市有效大幅降温。现在房价高得离谱,我们也有房市“大小非”,为什么不用呢?
最近,曾似乎坚硬得很的房价泡沫,已在“中国特色”背景下政策调控的威力之下出现了松动。然而,不少人担心,短期的调控打压的时效性有限,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拾强劲升势。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我们的社会中确有强大的炒房的“刚性需求”。
我国的创富进程持续已近三十年,并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富人”群体和“中产”阶级。他们手中掌握着我国民间的大部分可投资的资产。然而,投资渠道有限,令这些资产多集中在股市和楼市。
一方面,股市近期踌躇不前,大量低成本的限售股就象“悬剑”一样制约着大市的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存款在银行会变相亏损。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4%,比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明显要高,负利率时代仍在继续。房价如有所下调,大举入市可能是这些富人的当然的选择。
让我们看一看实例好了:当“国N条”、存款准备金上调、银行贷款收紧、物业税可能出台等等一系列紧缩政策压境之际”一步步降到温州后,温州炒房团仍然阵脚不乱。其中一位温州炒房大军一员大将,有近十年的“炒龄”,每年潇洒炒房五、六套。她貌似轻松地对记者说:“金融紧缩政策对温州人影响不大!”理由是,温州人太有钱,经得起,顶得住。
都是“钱多”之过啊!房市要长远健康发展,简单打压炒房绝对不是好的办法,需要的是对投资需求的疏导!
如何疏导炒房的“刚性需求”?政策上应从分流需求和增加供给两方面有所作为。
分流需求的政策有如下可供参考:
1)“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及时加息。实际上通胀早已到来,而“负利率”很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而令投资者恐慌性投入实体资产。只有尽快加息,让实际利率为正才能有效地把“流动性”这一“猛兽”关在银行的笼中。
2)在大多数实体经济的领域,开放和鼓励私人实业投资。此举可令资金量大而又具风险承受能力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又或是通过私募股权、风险创投等途径间接参与实体经济投资去追求长期超额回报。
3)在成功推出创业板、股指期货后,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开设OTC(柜台交易市场)等。为这些“多得不知如何花掉”的资金提供了“去处”,既利于财富最终重新分配,同时,也有利于为实体经济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4)鼓励与国家海外战略相呼应的私人海外投资。我国人均资源不足,无论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或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又或是获取可靠资源供给的角度看,向外投资布局都必不可少。资本以不同形式走向全球也一定是大势所趋。有些敏感的领域,通过相关政策鼓励私人出手,比国家以主权名义出手所面临政治风险更小,而私人投资者也因提前布局而把握先机获取未来超额收益的机会。
增加供给的政策也可考虑如下:
1)增加土地供给以增加商品房供应是通过流通环节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一环。此举应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我国城市的住宅用地有限,而炒房需求随创富进程的深入而无限。
2)最有效而最可持续的治本策略应该是允许超低成本的“房市大小非”上市流通。由于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一直不能流转,小产权房等在农村集体用地、宅基地或农地上建设起来的房屋,一直被视为非法。农村宅基地的上市流转,以及可能带来“小产权房”政策的有限松绑,就能像股市“大小非”上市流通时对估值高高在上的股市大幅降温的作用一样,对房市的长期上涨空间实现有效抑制。而农民同胞们也会因此分享经济告速发展而带来的土地增值的成果。农民致富,楼市降温,真可谓一举两得,社会不是更加和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