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马新作《猎杀档案》第九册四十六章(10)
(2021-02-07 11:48:06)10
小刘简单的解释,人死之后会出现各种改变,尸斑尸僵只是最浅显的判断数据,容易被人动手脚,通常现代法医更倾向于测定尸体体内各种化学信息,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人的死亡是一个整体反应过程,它发展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与死亡方式和死亡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某一步提前发生或是超出常规数据,就说明尸体发生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自然环境产生的巧合或意外,也有可能是——人为制造!
类似曹海波的尸体被人开膛破肚放血,死后又在江水中被浸泡,内脏还由于鱼群撕咬和凶手故意为之而缺失,所以常用的尸温,尸斑,尸僵都不够严谨,消化道内容物也无法检测,专案组法医挑选的死亡时间判定指标中,有两个较为重要,一个是死者器官自溶酶浓度,一个是眼内玻璃体浑浊度。
人死之后细胞开始自溶,不同器官自溶发生的时间不同,胰,脑,胃较早,其余器官呈阶梯渐次发生自溶,法医通过检测不同器官中细胞自溶后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来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但这个判断,同样也会受到尸温和外环境影响,在水冷环境下,自溶过程减缓。
玻璃体浑浊度同样也是一个判断指标,但是刘一凡和李明敏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竟然也不同。
对一个尸体来说,不管用什么检测方式,得出的死亡时间应该是相近的,这才符合法医学的科学性。李明敏用的传统方法,认为死者角膜清澈湿润,死亡不超过六个小时。
刘一凡用的是高风的玻璃体化学反应法,这在法医尸检中属于前沿科技,并不是常规检测手段,高风通常也只用来做辅助判断或是为他的论文提供数据参考。
但刘一凡得出的初步结论,却和其余尸检死亡时间结果大相径庭,根据曹海波眼球玻璃体化学物质成分和分布峰值图,曹海波的死亡时间和警方掌握的死亡时间误差在十小时以上,但刘一凡却没有办法用这组数据说服李明敏,因为这种实验只有高风在做,其余法医并不认可它的科学性。
司徒笑询问小刘是怎么想到用玻璃体化学法来检测曹海波死亡时间的?
小刘解释道,他是在利用尸体软组织生物力学性状时序性变化推断死亡时间时,对切口边缘的水溶性絮状体过多产生了怀疑。
不管是活人还是尸体,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同,会使皮肤产生皱缩,尤其是尸体切口边缘会出现白色的絮痕。
虽说正常尸体切口浸泡一两个小时也会有这种痕迹出现,但是曹海波身上的絮痕过多,这种腐生组织是最早的死亡细胞脱水后形成,最容易遭到食腐鱼群噬咬,曹海波尸身上的切口有大面积被噬咬痕迹,还残留这么多絮痕,这很不正常。
如果按阿乐赵滨等人的说法,他们发现尸体落水后就一直在打捞曹海波的尸体,鱼群会被惊扰,不应该出现这么多噬咬痕迹,尸体也不应该在被鱼群噬咬后还残留这么多絮痕。
刘一凡基于这些疑点,才展开了玻璃体液化学法重新测定曹海波的死亡时间,但是李明敏等法医则认为,法医只应该对尸体负责,将观察和试验得出的结论客观如实的记录在报告上,不应该过多干预除尸体外的案情分析,他们也不认可小刘的玻璃体液化学法实验,所以才有了不同意见。
司徒笑耐心的听完小刘解释,肯定道:“好,你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我会将这份报告让高风看看,你继续完善这个实验,我需要更准确的死亡时间,至于李法医那里你不用管他们,我会直接和刘老师沟通,你去吧。”
司徒笑拿着报告急匆匆的找到刘定强,刘老师手头也有一大堆物证需要处理,除了验证艾司房间里那个破绽,还有曹海波案里的木板残片。
这些残片上有绳索捆绑的痕迹,也有衣物纤维残留,还分离出了死者的血样,但是却没发現组织脱落物,如果说曹海波是被绑在木架吊在船舷外被开膛破腹的,就算木板最终落入水中,也不应该冲刷得这么干净。
“刘老师发现什么新线索了吗?”司徒笑走进鉴证科。
刘定强长出一口气,微微摇头,反问道:“你有什么新发现?”
司徒笑看了实验台上的破木板一眼:“这些线索有可能不是因为阿乐赵滨他们撞破凶手行凶而意外留下的,而是凶手故意留下来误导我们调查的。”
刘定强看了司徒笑一眼,等他说出理由。
“老黄在船上的猜测,现在有了检验数据支撑。”司徒笑挥动着手里的报告,向刘定强解释小刘的发现。
“这样说,曹海波在昨天中午之前就死了?所以凶手有足够的时间来布置现场?可是不对啊,他怎么瞒过阿乐他们的呢?”刘定强接过报告,心里存疑。
司徒笑想了想,道:“刘老师,仔细回忆一下,从前天晚上曹海波醉酒拉肚子之后,阿乐他们有没有和曹海波直接接触过?”
刘定强仔细回忆了一番,还真如司徒笑所说,在阿乐等人的叙述中,至少午饭和晚上他们都是通过手机聊天软件和曹海波联系的,他们没有与曹海波直接接触过。
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是阿乐在午后一点左右回舱房拿东西,阿乐的描述是曹海波全身裹在被子里,嘟囔了一句什么,阿乐见他睡得瓷实所以没有打扰他。
“也就是说,昨天中午一点之后,曹海波就已经遇害了?难道凶手一直躲在舱房里用曹海波的手机假装和阿乐他们通讯?但那个时候他们的船还在返航吧?凶手将曹海波挂在船舷外不怕被人发现吗?而且渔船就那么大,房间里有什么异动很容易惊动船员啊?就算他身手很好,那他是一直藏在船上那时候才动手呢?还是那时候才上船呢?怎么上去的?而且关键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杀了曹海波之后再花大量时间来布置一个假现场,就是为了误导我们警方吗?他以前那种讲究效率和不留任何痕迹的杀人方式,才会给我们警方带来较大的侦破难度吧?”刘定强觉得还是难以解释,一肚子的疑惑。
“如果曹海波死得更早呢?”司徒笑指了指老刘手指的报告:“小刘只是做了初步试验,这个数据说明的是在发现尸体时,死者至少死亡十个小时以上,具体死亡多久小刘还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但就如你所说,凶手在白天犯罪的可能性不大,容易暴露,而且船在江心,等于限制了凶手的行动自由,对一个讲究效率的凶手来说,被困在一条船上一整天,这是极不合理的。”
“更早?”
“对。”司徒笑再次想起艾司的推论,若有所悟道:“就我们目前发现的连环凶杀案,都是发生在海角市范围内的,周边区县并没有收到类似报告,所以我们其实都倾向与凶手的作案范围,就在海角市周边,或者再推远一点,由于某种原因,凶手不能离开海角市太远。如果以此为推论基础,渔船是前晚十一点离港前往平城,昨天下午五点才返港,如果凶手没有离开海角市的话,他就得在……”
“前晚十一点之前?渔船还没离开海角市的时候下手?那曹海波死亡时间就超过24小时了?”刘定强颇为意外:“这么明显的差异,法医不可能判断不出来吧?”
司徒笑想了想,道:“放血后用接近零度的江水浸透,接近冷鲜封冻保存状态,开膛剖腹,去掉肠胃内容物,让法医缺少判断指标,就连细胞自溶也随之减慢,所以我们看到的这具尸体才会和其余尸体还是有细微不同,凶手针对尸体的死亡时间做了特殊的措施,就像他们对侯伟南做的一样,他们能针对法医的检测手段来加速或减缓尸体的死亡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刘一凡会和李敏明发生争执的原因。”
刘定强还是十分困惑:“就算针对尸体做了这样的处理,那整整一天啊,阿乐赵滨他们就没有半点怀疑?他们不是还听到曹海波呓语了吗?如果曹海波那时候已经死了,被子里又是谁?凶手不在船上,谁在说话?是曹海波被冷冻的尸体吗?被子里加了冰?如果同舱室的任何一个人,只要靠近接触或是掀开被子,就不难发现破绽吧?”
“我来回答你这些问题。”黄智轩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进来了,手里拿着另一份报告:“被子和床单的检测结果出来了,发现了海藻海盐以及其余海生植物和动物细胞,还有渔网纤维,我一开始看到那床被子时就很疑惑,它的潮度远大于其余被褥,并不像是搭盖在活人身上一天的被褥,我当时就在怀疑,阿乐赵滨他们看到的,其实是被子下面裹着一团船帆或渔网之类的东西,看起来像一个人的形状而已,很明显,这份报告证实了我的猜想。”
“那谁在说话呢?是阿乐他们撒谎?”刘定强反问?
“很简单。”黄智轩道:“一个简单的感应装置和放音装置就能做到,居民楼道感应灯常见吧?那种感应器就行。将事先录好的声音放在床头位置,感应到有人靠近时就自动播放录音,发出呓语。更高级点直接用手机遥控操作,感应到有人靠近时,凶手的手机就能直接和放音设备连接,凶手能听到船里的声音,再用变音器和船里的人直接对话,营造出曹海波还裹着被子蒙头大睡的假象,用一些话术或言语暗示,就能很轻易的制止别的船员进一步靠近。”
“搞这么复杂?”刘定强拿过黄智轩递来的报告,眉头紧锁。
“不仅如此,我们在舱房甲板上发现的铆钉孔可能是另一套机械装置,到了预定时间,也就是昨晚十一点左右,或许是遥控启动或是自动启动,有另外的机械力一面挪动小物件将舱门堵上,一面将被褥里的绳缆船帆等物拖拽出来,一直拉到窗口船舷附近,所以就出现了阿乐他们打不开门,又发现有黑影在窗口的假象,这二者都不用什么大力,哪怕只需要一个楔子塞在门下,就会产生越大力撞门,门卡得越紧的效果,拖拽被褥填充物也是一样,很小的机械就能完成,所以我们在船舱内根据阿乐他们回忆还原的被褥掉落位置那么奇怪,那本来就不是打斗造成的。”黄智轩将报告翻过一页,指着照片上的铆钉孔和他根据假设绘制的一些设计图。
“这些机械图是你想的吧?”刘定强翻动着报告:“我们并没有找到类似的机械结构啊?”
黄智轩解释道:“在阿乐他们撞开门的时候,这些东西应该和床上的填充物一起落入水中了,入海口暗流复杂,除了木板一类的漂浮物会被打捞到,其余物件估计不好打捞。”
“那好,我通知水警加大打捞力度,就算这报告有一定可行性,那么前晚阿乐他们还看到曹海波起夜上厕所呢?这怎么解释?”刘定强提出新的疑问。
司徒笑道:“那时候船应该还没驶出海角市范围,而且他们都喝了不少酒,处于半昏睡状态,辨识能力下降很正常,我怀疑他们那时候看到的就是凶手,凶手未必是起夜去厕所呕吐,说不定就在布置那些小机关!”
“胆子能有这么大?他就不怕被识破?”刘定强认为这种假设过于高估凶手了。
“如果那些船员并不是处于一种醉酒状态呢?其实是一种半昏迷状态呢?”黄智轩忽然福至心灵,顺着司徒笑的假设说道:“他们说晚上吃了烧烤啤酒呕吐腹泻,真的是食材的问题吗?如果是有人下药呢?别忘了张莉是怎么死的。”
司徒笑恍然道:“必须把阿乐等人重新叫回来,要问清楚他们昨天究竟有没有掀开被子确认曹海波是否躺在床上,还要给他们做药检,希望来得及。”
黄智轩微微摇头:“估计来不及了,凶手下的药量应该不多,只需要让人在三四个小时内处于嗜睡状态,有些药物代谢周期不到24小时,这会儿估计已经排完了。”
司徒笑不管,立刻去安排人联系赵滨等继续接受调查,刘定强仍是怀疑道:“这么说来,舱房不是案发现场,床上也不是曹海波,那么曹海波的尸体呢?他们去了一趟平城又回来,尸体就藏在船上?又怎么把它扔进江里?”
黄智轩道:“用水冷保鲜尸体,那么尸体应该一直在水里,应该是在船下,或许用塑胶袋隔水密封,当机扩启动,将被褥里的伪装物拖进水里时,再将尸体抖落出来,我们应该安排人手检查船底。”
“凶手搞这么多花样,究竟是图啥啊?就为了制造假线索,让我们警方以为他是昨天作案,而不是前天?”刘定强凝眉深思起来。
黄智轩眼珠一转:“这样不仅扰乱了我们的侦破思路,同时还能拖延我们的侦破时间,他现在没有了警局内应,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布局……”
刘定强猛然道:“还是不对,阿乐他们曾用手机和曹海波通信,并得到了回应。”
“对啊,凶手只需拿走曹海波的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回应手机通讯……呃……”黄智轩忽然觉得不对,手机是在船上发现的,而且鉴证科同事已经检查过了,手机上没有指纹,应该是被凶手抹去了,于是改口道:“凶手取出了手机芯片?用别的手机登陆了曹海波的通讯软件?”
没等刘定强反问,黄智轩又自己推翻了假设:“不对,手机是完整的。”他们在检查现场时,曾经回拨过通讯录里的人进行联络,所以曹海波的手机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凶手有没有用别的手机登陆过曹海波的一些即时通讯软件也可以查证,但是从最安全的角度来说,将曹海波的手机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即时回复各种信息,不被船上的其余人怀疑。
以正常推理来说,如果凶手是提前一天就杀了曹海波,并制造了曹海波裹在被子里睡觉的假象,那么为了不让阿乐等人生疑,曹海波的手机就应该被凶手实时带在身边。
可是曹海波的手机是在船上被找到的,这又该作何解释?凶手一直躲在船上没走吗?那他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制造曹海波晚死24小时的假象?还是说他们前面的推理就是错的?里面另有隐情?
还是说……凶手拿走了手机,但是在警方登船检查的时候,又将手机放回了船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那个凶手岂不是说……黄智轩和刘定强几乎同时想到了这种可能性,随即用莫名惊愕的眼神互视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