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父母之后,看到父母带着宝宝参加什么封面选秀或者其它的一些活动,看到一些父母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孩子长得跟个明星似的,看到或者听到一些父母为自己的宝宝在亲子班的表现骄傲或者愤怒的时候,我对张爱玲的“成名要趁早”有了新的思考。
所谓“成名”,我们是愿意宝宝体验过程还是和父母分享结果呢?很多父母都会说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但是所做的事情却是在不折不扣地追求后者。孩子小小年纪,更在意的是体会活动的快乐,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一切都会跃然脸上。父母要是告诉孩子,我们今天去参加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孩子会欣然前往,若果说我们去参加一个也许能让你出名的活动,孩子还会有前者的兴趣吗?孩子知道什么叫做“成名”吗?他们是否期待成名呢?所以,成名不外乎就是父母的期望。
所谓“早”,是相对于“晚”而言的。成名的早晚是否和去早教班的早晚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我曾经打算让我的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参加一个知名的早教机构,亲自考察了环境,和早教顾问畅谈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就要取钱交学费去了。却又因为孩子并无规律的作息止住了脚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早与晚没有太多的不同。相反,我如果非要让六个月的孩子在想睡觉的时候去上早教课,这样的早教对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到底是早还是晚呢?如果我遵循了孩子的成长,等他的作息规律了再去上早教班,我想取得的效果未必就会比六个月的时候就去那里哭闹的效果好吧?
“成名要趁早”,“成名”与否“早晚”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