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揭露艺考黑幕 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严重不公

(2010-03-24 10:06:19)
标签:

艺考

艺考四川

成都格外艺术

格外艺术学校

格外艺校

艺考声音

教育

分类: 艺考声音
                    央视揭露艺考黑幕 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严重不公     http://s3/bmiddle/652db8b4x8282702598b2&690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严重不公" TITLE="央视揭露艺考黑幕 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严重不公" />

    高考能够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谁都很清楚在这场考试中公正和公平意味着什么,但是在04年春季高考,艺术类招生刚刚结束之后,我们就接到了新闻线索的举报,指出其中的一所知名的艺术院校招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正行为,而向我们提供这一线索的就是考试的评审老师之一,也是在中国的艺术界享有盛誉的一位著名人士。

    被采访者:

    宋 飞 二胡青年演奏家 中国音乐学院 教师

    于 洋 中国音乐学院应届考生

    孙 蕾 中国音乐学院应届考生

    张 雨 中国音乐学院应届考生

    赵寒阳 中央音乐学院器乐系系主任

    林心铭 上海音乐学院 教授

    于跃升 于洋家长

    孙 冰 孙蕾家长

    李 霜 张雨家长

    宋飞,我国著名的二胡青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长,出版过近十张个人专辑唱片,录制了大量二胡教材,在全国开过数十场“宋飞二胡独奏会”,现在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2004年3月14日,她向《新闻调查》记者透露,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在她所担任评审的2004年的二胡专业高考招生考试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正。

    记者:你是民乐界的名家,你所在的中国音乐学院是民乐最权威的高等院校之一。

    宋飞(以下简称宋):对。

    记者:你告诉我们,你所在的这个学校,你担任评审的这个考试有明显的不公正,你为什么这么说?

    宋:因为有的孩子凭他的实力和水准,他的排名不应该在现在这样的位置,或者是有的不应该被淘汰。

    记者:你说这个话的依据是什么?

    宋:依据这些孩子的表现和我这么多年从事音乐,对音乐和人才的一种判定的能力。

    中国音乐学院1964年成立,这所著名的艺术院校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和研究为特色。它的艺术类招生,每年都在全国文化统考前对考生进行艺术专业的初试和复试,只有通过专业初试和复试的考生才能拿到参加文化课考试的通知。宋飞说,今年的二胡复试结果出来后,她发现许多学生的专业得分与他们现场的表现反差极大,考试中有重大失误的孩子排名靠前,而在考场上表现很优秀的孩子却被打了低分,面临淘汰。

    记者:你当时看到结果心里什么反映?

    宋:我觉得是黑白颠倒。

    记者:会不会有人说,在艺术类院校招生中有一些弹性标准,并不是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宋:不一样可以是大红和浅红的区别,决不可能是红和黑的区别, 绝不是说是第一和倒数第一的区别,反差有这么大。

    记者 :你所指的这些腐败,对你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你担心什么?

    宋:担心孩子,担心事业,担心整个这个专业的未来。

    记者:你知道你是一个有声誉跟地位的音乐家,你面对我们镜头就意味着要把你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你在接受这个采访之前动摇过吗?

    宋:动摇过。指责的过程可能会伤害到一些其实在努力杜绝这些现象的人,因为程序上的因素她爱莫能助。这些人无形中也会牵连到。

    记者:你为什么决定对着镜头说出来?

    宋:可能是我爱音乐,爱学生,爱教育,而且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过这些,所以我才有今天。所以我才想当一个老师,希望给其他学生带来我小时候经历过的那种对明天的希望。

    记者:你现在还是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

    宋:对。

    记者:你知道你说出来你的处境,你想过吗?

    宋:我觉得我不说话已经不能给别人,给这个事业,给学生带来平安和幸福了,那我宁可损失掉我自己的平安幸福,别人想象当中的这种完美,把它说出来。

    于洋,来自黑龙江密山县,在这次中国音乐学院的二胡专业复试中,他的成绩是不及格,即使没有参加文化考试的资格。

    记者:第一反应是什么?

    于:挺有意思的。因为我感觉我初试复试非常好。

    记者:这个挺有意思的怎么理解?

    于:一种不平衡,一种气愤。

    记者:不是伤心?

    于:不伤心,他们做出了不公平的打分。

    记者:很多在考试中落榜的孩子可能都会想,可能考试不公正,有没有可能你也是这样?

    于洋:多少想过一些,自己没考上,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但是比你不好的也考上了,确实不公正。

宋飞给我们讲述了专业初试时发生的一件事。

    宋:新来的党委书记可能来视察我们考试,我说之前有一个考生非常好,你没听着。

    记者:你说的这个考生是谁?

    宋:就是于洋。她说我听着了,而且我听旁边的考生说,这个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怎么那么倒霉,在他后面考,我都不敢考了,在那里直哆嗦,所以她说我知道这是一个拉得很好的孩子。

    记者:你跟他提到于洋这个考生,用意是什么?

    宋:我有点担心他最后的命运不好。我说我想请你看看于洋这个孩子最后的命运,了解一下招生的过程。我以前跟你说的那些你很难理解的事情,我想你通过于洋的命运,你会理解的。

    记者:这是你在复试之前跟领导说的?

    宋:对。

    记者:那复试的结果你有没有跟这位书记谈过?

    宋:说了。她问我于洋考得怎么样。我说他不及格。她说不会吧,我说她真的不及格,她没有文考资格。她说不会把,怎么会,不可能。我说是可能。

    记者:这样一个分数,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

    宋:在大多数人给他打不及格的分,才能把他的成绩拉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