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数字、文字和音符的语言性和融合

(2012-03-30 11:24: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专业

 

摘要:数字、文字、音符,三者都是自成体系的认识要素,是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不同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关键字:数字、文字、音符、语言、美学

 

中国古代儒家学子修炼的“六艺”,其中的“乐”、“书”、“数”的基本要素就是音符、文字、数字。西方教育史上的“七艺其基本要素也是数字、文字、音符。可见中西方都把三者看成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了解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重要工具。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的:“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

数字用来记录数学及客观世界的定理、知识。文字用来记录人类产生的思想。音符用来记录音乐,人类的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文字、音符可以说都是语言,而且是三种不同的语言。

请看下表:

三种语言的比较

 

数字

文字

音符

内涵

侧重科学、理性

理性感性兼有

侧重艺术、感性

逻辑形式

偏重归纳

各种形式兼有

偏重演绎

表现手段

抽象

多样

具体

表达内容

精确的表达定理

用途广泛,其他两种语言的解释工具

丰富的表达感情

符号构成

以抽象的义为主

形、音、义的统一体

形、音的统一体

受众感受

精确,不易产生误解

有说明性的文字和文学之分

产生联想和好奇

 

文字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使它更易掌握和接受,并应用于诸多领域,成为传承人类思想的常用工具,也成为数字和音符的解释工具。

理解特定的语言传达出的信息,需要掌握该语言的规则。一串数字、一段文字、一行音符在感官领域就能体现出区别所在。音符要演奏出来,变成旋律,通过听觉才能更容易的为人类接受。文字可以朗诵出来,也可以通过视觉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字更加需要思考,而不是直观来理解。

数字符号记录定律,依赖数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字传达出特定的意思和情感,凭借经过长期使用、变革、形成的特殊搭配。文字的吸引力还体现在运用了规律性的被大众理解的叙事方式。但因为语言的涵义存在随时代变化的可能,因此不可能如记载科学定理般的准确的表达情感,表现在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超出作者最初创作意图的文学人物流传的现象。一段音符组成的音乐能给每个人的直观感受和艺术体验。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可以理解某种流派的创作手法和情趣。但由于音乐承载的信息量更加海量,同一段音乐,即使都是理解特定的规则的人,感觉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或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艺术感受。

 

一、三种语言的同源性。

雨果说过:“数字记录知识,文字记录思想,音符记录幻想。”知识、思想和幻想,都是人的活动。人类文明之初,科学和艺术没有独立,数字、文字、音符都没有形成,有的只是一些象形的符号。最早的将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是诗歌,通过诗歌,语言和音乐通过耳口之间创作、传播,升华,逐渐形成表示特定意思的语言和音乐的符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些符号,不断分化独立为特定学科的术语。其中抽象的部分逐渐演化成数字概念,衍生出专用的数学符号体系,形成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用来记录音乐的符号,逐渐演化成音符,用简单的一个符号表达复杂的演唱或演奏的技术动作,组合成了包含特殊的乐器、音响和演奏技巧的乐谱音符系统。在音符体系中,同时,文字语言的符号体系也逐渐形成,从单个字(字母)开始,逐渐形成词汇、句子、段落、篇章。数字、文字、音符由此走向了分化。

 

二、音乐是三种语言交汇的地方。

音乐中的许多要素,都是数字、文字、音符的结合。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5400)发现,相对和谐音,整数比增加弦的长度能够产生出全部的音阶。中国古代的十二平均律,也有类似的发现。

记载音符的乐谱中,数字和文字的影子无处不在。以五线谱为例:表示节奏和速度的节拍号,使用数字书写(2/4,3/4,6/8);表示调式的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表示旋律的音名和唱名,都是用拉丁字母或音节书写。

可以说,数字对相对确定、理性的内容的表达很有优势。文字对在它的能力范围以内的,如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中“意识”的内容,它的表达也很有优势。但是,在“意识”领域之外,如各种欲望、本能、幻想等感性的心理世界中,即“潜意识”的领域,单独表达的数字和文字就无能为力了。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品论一件事物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说法。音乐就处于这样一个“潜意识”领域。在音乐里,三种语言结合使用,是三种语言就交汇的地方。

在大自然和各种艺术领域中,有一个神奇的黄金分割数存在(希腊字母Φ表示)。Φ最早从斐波那契数列推导出,它的确切值为(5-1)/20.618。这个奇妙Φ,在音乐中可以得到许多验证,比如和弦中最为和谐动听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中,根音与5音之间有7个半音,在大三和弦中,3音是在七分之四上,小三和弦中,3音是在七分之三上,都在黄金分割点附近。还有许多学者探讨发现了黄金比例和书法、文学名著、诗词、语义学、建筑、绘画等之间的关联。

Φ的存在证明了三种语言中存在相似的审美标准。艺术的审美最终落脚点都是人类的感受。根据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精神病学专家伯格的发现,人脑电波的高频带频率和低频带频率与占主导β波频率也符合黄金比例,这似乎可以解释这种普世的审美观存在的原因。当然,世界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艺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在于创新,求变。黄金数只是一个规律性经验性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三、三种语言的融合,实际上科学和艺术的融合。

数字、文字、音符带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一种反“熵”的过程。所谓熵,可以定义为混乱程度的量度。在物质系统的各种变化中,有着向着最大熵值变化的趋势,即物质变化的最大可能性是趋向混乱状态。所谓反熵,就意味着创造秩序。三种要素造成的结果和价值就在于获得某种有序的状态。科学的智慧是自然界的混乱状态变得井然有序,艺术家的天才则使个人的模糊感受变得有条不紊。

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代表就是智能计算机,它可以用数字替代语言和音乐的“密码”。以前人们顽固的认为,数字智能能记录理性的东西,表达逻辑关系,不能表达感情。艺术创作和人的心灵息息相关,任何形式和技巧层面的解析和实现都只能触及它的皮毛。而现在的智能计算机似乎已经可以做到深入骨髓。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能领域,有一条著名的图灵实验法则:“一个人使用任何一串问题去询问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和一台机器,如果经过若干问题以后,没有出现实质的区别,则可以认为机器具备了人工智能。”与此类似,如果机器创作的艺术作品和人类作品在人类欣赏者眼中是不可区别的,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机器可以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替代人类的作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David Cope教授的EMI(音乐智能实验)已经能创作出足以乱真的肖邦马祖卡舞曲,经过音乐专业的师生作听众的讲座演示,让大多数人做出了错误判断。

人工智能的数字艺术家,现在看来只能算作二流艺术家,但它有许多人类不可企及的优势:可以通过数字编辑的程序作为技术支撑,进而拥有无穷丰富的美学选择和艺术个性,有海量的计算能力,不知疲倦,不会枯竭,不受环境影响积累阅历和经验。

相对音乐,文字语言的组合似乎更加简单,已经出现许多可以做诗的数字化程序,它可以记录旧的诗句,完成词汇、韵脚的搭配组合,形成新的诗歌。当然真正能搞文学创作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出现,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结语:

数字、文字、音符,三者都是自成体系的认识要素,是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不同的手段、途径和方式。人类分别运用数字、文字和音符这三种不同范畴的元素和形式去进行各种不同的思维、想象和认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按照各自特有的方式和途径,针对不同的领域、方面和对象去认识和把握真实。三者相互补充、丰富,而各自完整、独立,又具有相同美学角度。三者相互结合能使人类的感知和认识深化。

 

参考书目:

《论音乐教育》廖乃雄 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3

《发达数字时代的抒情诗人》木遥

《数学与艺术——从数学观点看艺术与美》胡作玄

《数学和音乐》王荣 《民族音乐》2008.6

《探索数学对音乐的影响》王汝哲

《音乐的数学因素 数学的音乐意义》洪雪芬《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