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早早就结束了,初四儿子和女友返回成都,初七先生开始上班,我的寒假生活总算是正式开始了。因为一个学期的防疫,因为全家无一例外的阳过,阳康,所有
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忙乱夹杂着焦虑,两个月时间总算熬过了寒冬。没有疫情的寒冬老人都不好过,有疫情的寒冬就可想而知。好在,总算过去了。只是祈愿再不滋生其它的问题,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但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到医院,看不到超市一般的病患,就忘记了防护,忘记了曾经的病痛,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中,人为地将三年抹去,或许这就是人的天性,总喜欢被驱使着做事,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一想到我还有20多天的假期,就幸福满满。来之不易的,多少个寒假,我都是在为春节的忙碌中度过的,累个半死,还没休息就开校了,所以怕了寒假,厌了过年,觉得真是一种做给他人看的狂欢。希望的是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享受阳光,享受一份恬静,但一直就没有实现过,因为我有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先生,他总是能与我的父母在年节时达成高度共识,把我裹挟在一片混乱和喧嚣中,30多年,一直如此,我无力抗拒,只好顺从。好在,今年春节早,真是太好了,总算可以静下来了,独享我的假期时光。
中午说到侄子给孩子起名的事,想起了梁思诚给自己的两个子女起的名字“梁再冰,梁从诫”,“再”和“从”都有敬重学习之意,而“冰”缘自他的祖父梁启超的自号“饮冰室主人”,“诫”取自梁思诚最敬重的北宋建筑学家“李诫”,子女的名字,寄托了父辈的希望、期待、理想、展望,既要顾及到音韵,还要听上去雅致,既要有内涵,还不能太生僻。曾见到过什么“X百万,X建军,X建国,X招弟”等时代产物的名字,也见过一个班里两三个“娜娜、婷婷、欢欢、乐乐”这样重名的,也听说父母为孩子起名专门花钱的,也见诸如“林青霞”这样和名星名字一样的,现在起个不重复的名字也真是太难了,儿子的名字就起得很仓促,要报户口,先生随便篡了几个,我选中一个就把名字给起了,单从这一项而言,似乎也对不住一个人奔波劳碌的人生。
今天读岳南的《北渡南归》,两处地方很打动我,一是看到的一幅手绘图,比今天的教科书都工整和规范,是梁思诚和林徽因写的《图鉴中国古生代建筑》中的一幅图。
文中还记载了金岳霖教授在少年读书时跟着学长们唱的一首湖南歌曲“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定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定是普鲁士;若谓中国即将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邦曾国藩的同乡,霸气十足,豪气冲天,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想来都是有英雄气的,从他们说话的口气、语速、表达中,到今天还是能品出点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