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螳螂拳
---赵金德
据传明末清初,王朗创立了螳螂拳,但当时并无门派之分,只是在后来长期发展过程中,才逐步形成了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六合螳螂等多种流派。现在人们对七星螳螂、梅花螳螂较为熟悉,而对六合螳螂却相当陌生。
目前中国大陆习练六合螳螂的人数极少,仅在山东的招远、龙口两市尚有为数不多的习练者,在港、台、日本和美国,学练六合螳螂拳人数倒多一些。作为武林一绝的六合螳螂,为何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武林界的应有重视?为何没有像七星螳螂、梅花螳螂那样得到广泛的传播,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是六合螳螂门在师承上曾出现过人为的"空白"。王朗创螳螂拳之后,是谁在其基础上创立了六合螳螂门,目前尚无史料可考,而现在所知道的六合螳螂门最早传人魏三,又是一位江湖怪人,生前从未谈及他的籍贯、身世和师承关系,就连他的弟子林世春对此也是一无所知。因魏三对师承关系终生守口如瓶,故王朗之后魏三之前,六合螳螂门究竟有几代传人以及他们的姓氏生平,便不得而知。在极重门派之本源和正宗的旧武林界,师承关系出现过"空白"的六合螳螂门自然难以引起武林界的重视。
二是六合螳螂门在林世春之前都是单传。六合螳螂门第三代(因王朗之后魏三之前的师承关系尚不清楚,故只能暂且称魏三为第三代传人并以此类推)传人魏三生前曾对其弟子林世春讲过"六合螳螂门历来单传",且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不义者不传,心术不正品行不端者不传。魏去世后,林世春改革了单传的门规,但一生授徒也仅有丁子城、赵同书、王吉臣(英年早逝)三人。第五代传人丁子城在创立黄县国术馆之前,所收弟子也只有家父赵乾一和师叔张详三两人而已。黄县国术馆成立之后,才将亲授弟子增加到七人。单传的老门规以及选徒条件过于苛刻,造成门徒太少,这恐怕是六合螳螂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
三是六合螳螂门的教授方式过于陈旧。大概是为了防止本门绝技扩散,以保持"唯我独尊"的缘故,也可能是因文化水平限制的原因,从魏三先师到丁子城(成立武馆之前)在传播拳理、套路、练法、用法时,全是言传身教,并无书面拳谱和其他任何文字材料。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种单纯的"师父言传身教,弟子耳听心记"的原始教学方法,都严重束缚了六合螳螂拳的传播和发展。
种种原因使六合螳螂长期处在封闭状态中,并几乎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为挽救、发展和传播六合螳螂拳,家父赵乾一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家父赵乾一,生于1894年,十六岁时便拜六合螳螂大师丁子城为师,勤学苦练十余载,终得六合螳螂倾门之技。1924年成为六合螳螂门顶门大弟子后,又代师传艺二十多年。家父对六合螳螂的贡献主要有而三点:一是全面继承并发展了六合螳螂。因其酷爱武术,天资聪颖,品行端正,深受丁子城大师厚爱,因而合螳螂练得出神得到六合螳螂门全部真传,又因其精通太极、八卦、罗汉等多门技艺,并善于博采众长、融汇贯通,更使其六合螳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二是在其师指导下整理记录了《六合螳螂拳谱》,为中华武术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更重要的是与其师一道经过多年整理、研究、实践,编著了《六合螳螂击技九十三手》,此《九十三手》是魏三、林世春、丁子城所传六合螳螂散手经验的全面总结和高度发展。当初此秘笈只有手抄本两本,家父和其师各密藏一本,后来张详三在丁子城处抄了一本,袁君直在家父处抄了一本,于是逐渐传开,当今被武林界某些人士视若珍宝的所谓《手法秘诀》,便是当年家父与其师用几十年心血凝成的《六合螳螂击技九十三手》的传抄本。但真正能体悟《九十三手》之奥妙并能运用自如者,只有家父与其师丁子城、其师弟张详三、家兄赵明四人而已。《六合螳螂拳谱》和《六合螳螂击技九十三手》的问世,为该门技艺的流传和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三是自1923年黄县国术馆创立、家父代师传艺以来,便与其师一道,彻底打破了秘密传授的门规,在武馆公开传授六合螳螂拳,从而使六合螳螂拳冲破了自身的封锁而走向了社会。
当年家父代师传艺所教授的弟子,虽然为数不下几十人,其中虽然不乏佼佼者,但能得六合螳螂之真传者大概只有家兄赵明一人。家兄赵明,字跃华,六岁从父习武,十七岁时已成为家父演练武功的得力对手。丁子城大师和家父见他大有发展前途,便共同为其取字"跃华",意为家兄能有超越前辈武功之才华,并对其精心培育。跃华不负先辈厚望,发奋图强,勤学苦练几十年,不仅将六合螳螂拳练得出神入化,而且对其拳理、功法、练法和用法的研究,更有独到之处,并在《武魂》杂志上公开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
余在家中排行老五,生于1935年,现年六十一岁。由于家父1949年辞世,少年时期从父习武的时间只不过八年。但由于父亲精心教练、严加管教,加上自已喜好武术,勤奋好学,所以少年时期已学成了六台螳螂的初级套路、中级套路和高级套路的"照面灯"、"双封",而且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始终坚持业余习武,闻鸡起舞,苦练不缀。到1964年,家兄见我的六合螳螂已颇具功力,便决定将祖传绝技全部授之于我。于是,我曾先后专程由龙口去向在北京工作的家兄学艺。家兄对我所学练的套路逐一批点,向我传授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包括《九十三手》的练法用法和六合螳螂门的高级套路,也是六合螳螂拳历代只传掌门人的守门拳"镜里藏花"。至此本人虽说不成大器,却也基本掌握了六合螳螂门的技艺。
本人坚持习练、研究六合螳螂已有五十余年,深感此拳确为中华武林技艺之一绝。因此我早已有意将赵氏正宗嫡传六合螳螂公诸于世,并着手搜集整理家父的遗作,综合家兄的著述,结合本人多年的练功实践,经过近十年潜心研究,八易其稿,终于编著了内部资料《六合螳螂拳》,旨在从六合螳螂门的沿革、六合螳拳理、套路、技法、练法、用法等几个方面作一全面介绍,为挖掘、整理和发展六合螳螂,振兴中华武术,尽一点微薄之力(此书是专写六合螳螂拳,而本人所学练之七星螳螂拳、六合拳、长拳等拳种,均不在此书中论述)。应该说明的是文中有关六合螳螂的沿革、轶事等都是从林世春、丁子城及家父处口传下来,故难免有疏漏之处,仅供参考而已。另外由于文字水平和技艺的限制,谬误之处也在所难免,还望武林同道多加指正。
刊登说明
六合螳螂拳,共有十二个套路,其中初级套路五套,中级套路四套,高级套路三套。高级套路中的"镜里藏花"是六合螳螂门守门拳,从未公开过。所以很多人只知其拳名,不知其练用法。有人把"照面灯"称为"镜里藏花",更有人把"短锤"这套拳也归入六合螳螂门,其实,"短锤"纯属六合门。
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选登六合螳螂拳的部分套路。除本期发表的初级套路"展夺"之外,以后还将有中级套路"铁刺",高级套路"双封","六合螳螂拳功法撷精","六合螳螂拳的基本动作和用法"等文和读者见面。
关于练用法的说明,只是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描述,如手脚怎样出,打哪个部位,怎样打。为了使自学自练者便于阅读和掌握,现将有关动作方面的有关术语作以说明:
前方:指趟路的前方和目视的前方。
左前:指趟路的左前和自身的左前方。
右前:指趟路的右前和自身的右前方。
左后:指自身的左后方。
右后:指自身的右后方。
正前:指自身的正前。
转身:包括左转、右转。(指转体90度)
后转:与回身同。(指转体180度)
扭转身:指步法不动,只上身扭转或步法小动转体不足90度。
另外,套路中未注明的目视,均随手走或目视前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