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廷海的博客
李廷海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99
  • 关注人气:2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2021-02-14 12:08:02)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武术

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李廷海

武术的目的,不仅是强身,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技击,用于防身,用于打击与战胜对手。传统武术的流派众多,各具优势,各有特点,在以往的实践和教学中,很多派别的招数拆解中都会以此招破彼招的方式进行演示,这样更便于把此动作的技术特点分析的更加清晰准确,而这种拆解一般都是建立在实战的基础上,而真正的实战中并不会以我们的意念为主,不同的对手,甚至不同的时间都可能变化万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去研究和实战,专心学习各派的长处,在不变中求变,在变化中求不变。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笔者师承螳螂拳和吴式太极名家马汉清先生,在系统的学习梅花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和吴式太极拳的过程中,马汉清老师曾与我交流过的一个关于马式螳螂拳与太极散手技击的具体应用求变的问题。记得老辈中曾有一个太极拳名家这样评价过螳螂拳的缺点:“螳螂拳技击时,能进来就是出不去”。其实这话是有道理的,以梅花螳螂拳最有技击效果的玉环步为例,其特点就是“靠的最近、钻的最深”。梅花螳螂的近打都要身入重地,钻到人家的怀前,几个劲儿一齐俱发,这是一种险中求胜的方式,但这样一来,也容易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玉环步其缺点是势子低,做不好还会出现歪头侧脑的毛病,所以进得来出不去的缺点就在此。但我们运用恰当时,这个缺点会变成优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交流,螳螂拳对此已有破法,以玉环步加肘法的变化来破解。

那么我们具体用什么办法实现呢?下面我就以螳螂玉环步对应太极拳“俯身靠”破解的身形和肘法的变化来具体说明。

螳螂拳的玉环步通常以低势钻进对手怀前,目的是以肘击对手之腰腹部,以最具代表性的点睛玉环步为例,我出右手点睛,对方立右步出右手,挡我点睛之手。我即顺我右手下出左手採住对方之小臂或大臂,出左手时,迅即向右拧身,成右盘式。出左步以左脚扣住对方的右脚跟,出右掌或者右肘挫对方之腰腹部。此势也是左手拉、右臂推、腰左拧、右腿拖拢,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对方即被我摔倒。太极拳破此招自然是根据太极的原理进行,一般说来,靠的这么近只有以顺势借力之法。我向左用劲,他也向左随之,使我回不过身来,把我靠到不能够向左转的地步,目的就是使我向左倾倒。我用玉环步三个劲齐发,彼之手脚被我控制,不敢挪步,而且最重要的要使我的肘劲落空,这是中心问题。对手只好从右手使逼手向左俯身,助我左倾,我又不能起身,以至倒在他脚下。他这一招很省力,是一个靠法,在老太极中名叫“俯身一靠破铜墙”。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他俯身的目的是一举两得。一个是用肩压,一个是使我肘落空。俯身必凹腰,我肘贴不上,其右肩用逼手是向横挫,使我採手躲开,上身动摇。当此时,我便不躲手,只管向左转腰,使其臂挂贴在我身上,反而使对手向左倾倒,这叫身的转动。我肘已落空,随着发肘为直臂,随着继续向左转身的同时,出手抓裆,趁彼一缩胯,臀部向后缩。我也不管抓住了没有,只要彼一动摇,我既顺势一仰头,一侧脑,一上顶撞,则必然撞他一个满怀。

海底取宝又称反手抓裆式。彼胯在我近处,反手一抓,如探囊取物。但在实战中此势较狠,不可轻易使用,容易致对手重伤。

另外,这种身形和肘法的变化在玉环步的实战中还有两种破逼手的具体应用。

其一名为斜三捶即破逼手进玉环步法,我立右步,准备使用点睛玉环步。当我出右手点对手其面时,对手即以右手挡我点睛之手,我随以左手顺右手之下採其挡我之小臂。同时,我将左脚挂在对手右脚之外侧。对手见我採手,即以逼手破我採手。此时我速变採手为挂贴手。身随我手动向左转。上右步出右手击彼胸部,此法即利用“随”彼向里逼我,向左转之採手变挂逼手向左缠,化其逼劲,后以上右步出右捶进击。即是以三锤破逼手。这也是斜三捶的用法。

另外还有一种用法的变化,如上所述,用三捶破逼手,亦可上右步进拐肘击其胸。因我上右步靠得近,用肘很方便。我用拐肘,对手必空身以左手按我右肘尖,我既以拐肘变崩捶击其面。这是用左转身缠法破其逼劲,玉环步仍可一样进行,对手的逼手也就没有用处了。这也是很奏效的用法。

总之,从以上几个较为典型的实战变化例子中,我们不难理解变化在技击技术中的重要性,要做好这点,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去研究和实战,一方面对本拳种的技击特点熟练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熟悉实战中对手的技击特点。这也符合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传统武学观点

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浅谈玉环步在螳螂拳技击中的变化和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年初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