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书法家荘传林先生
http://www.3zitie.cn/images/upfile/2012030122191127645.JPG
http://pic.ahradio.com.cn/0/00/09/91/99149_944129.jpg
http://estimation.mycollect.net/201103/201103232244167426.jpg
http://www.freehead.com/attachments/forumid_7/20070812_4358d4b3bdcd98dcf229WMBO2FR4piq5.jpg
http://www.freehead.com/attachments/forumid_7/20070814_a975ec27e512a26fc656VZnrWpcmV40p.jpg
http://pic.ahradio.com.cn/0/00/09/91/99157_463437.jpg
http://imgshop.artxun.com/data/user_files/201103/08/7630514498a0bcce8812bcc489142ce2.jpg
http://att.bbs.0558.com/forum/201303/03/005510h8h8e2q3w8hg3qu8.jpg
忽闻驾鹤泪如倾,荘体作书誉颍城。
此去传林千古秀,放悲高唱哭先生。
附金文正先生雅和:
兰亭墨宝令心倾,荘体千秋灿颍城。
谈吐诙谐犹在耳,云天遥想拜先生。
附潘树业先生雅和:
盛名久慕醉心倾,墨宝龙腾誉满城。
最喜书翁谈吐乐,蓝天却见鹤鸣声。
笔驰中原无庄不富
2013年2月25日下午30分
著名书法家庄传林离世,享年86岁;书法界为之悲伤
他不求闻达淡薄名利,是阜阳书法界的一面旗帜
自幼习字以地为纸
庄传林先生,又名庄沛,1928年出生,临泉县黄岭是他的出生地,在那里他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
庄传林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礼,也能写一手端庄的毛笔字。正是受母亲的熏陶和教育,幼小的庄传林对书法产生了兴趣。
六岁时,庄传林被送到了村里的私塾。因为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庄传林在一同读书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深得老先生的喜爱,“经常手把手地教”。一笔一划,庄传林都用心去记,心领神会。那时候家里穷,没有宣纸,他就在黄裱纸上练。更多时候,他是拿树枝在地上写。
1950年,庄传林考上当时的“省水利训练班”,后被分配到阜南县水利部门工作,此后又在交通、商业等部门工作过。工作和地点的变动,并没有改变庄传林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在此期间,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也没有停止过对书法艺术的求索。
博采众长终成名家
庄传林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他必先去寻访当地的文物古迹,遇到匾牌、石碑、石刻、楹联等“带字的”东西,就如饥似渴地观摩、学习。手上有纸笔就现场临摹下来,没有纸笔就用手在裤袋里反复比划,以至于时间久了,他的裤袋总是先被磨破。
除了寻访古迹、临摹书法之外,他还喜欢拜访名师,虚心求教,林散之、费新我、启功、武中奇、罗丹、任政等一大批书法界名流,他都曾拜访过,并受过他们的指点和教诲。每到一处,他买的纪念品不是当地的土特产,而是一摞摞书法集和字帖。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博采众长,庄传林先生终成名家。其生前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一批,当时安徽仅20人)、安徽省书协理事、阜阳市书协名誉主席、阜阳市书画院名誉院长和阜阳市老年书画联谊会副会长。
庄传林的书法“沉稳雄劲,跌宕多姿”,被称之为“庄体”,其生前所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堪称精品,曾参加过国内和国际书展,多次荣获国内和国际大奖,国内外三十多家报纸和杂志均有其作品介绍和发表。其作品被全国2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法作品集》、《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等二十余部大型书籍均收录了庄传林的作品;在黄河碑林、神墨碑林、都乐碑林等十六个大型碑林上,也都能找到庄传林先生的书法名作。
笔驰中原无庄不富
多年来,庄传林先生的书法作品被印成中堂、门联,在全国各地畅销不衰,其中一次印了30万份。在中原地区,民间也流传着“无庄不富”的说法,即家里再富,但如果没有庄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富。
庄传林还把培养、提携新人当成自己的重要任务。多年来,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不少学生现在已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对于求学者,他在不遗余力指导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学我者死”,鼓励他们创造自己的风格。
市书协副主席、秘书长张华东是庄传林的得意弟子。张华东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庄传林先生倡导组织成立了阜阳书法金石学会。当时阜阳的书法界与外地交流很少,他把厦门的书法家请来,与本地书法家进行交流,开启了阜阳书法界对外交流的先河。
1985年,庄传林、李传周、顾祖英、刘奕云四位书法家,在阜阳少年宫开办了阜阳第一个书法培训班,当时培训近百人,目前活跃在阜阳书坛的中青年,大多在该培训班接受过培训。张华东就是该培训班的学员之一。
同年,庄传林带着年轻人去郑州看展览。通过现场观摩,开阔了视野,推动了青年书法家的成长。目前,在阜阳,庄传林的学生最多,入室弟子达数十人之多,听过他讲课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不求闻达淡薄名利
在阜阳,庄传林是书坛的一面旗帜,有很多人是因为听到庄传林的名字而爱上书法的,其不求闻达、淡薄名利的个人魅力令人敬佩。
庄传林淡薄名利,极力提携年轻人。在一些大型展览上,如果需要他支持,他一定会为其创作作品;而如果他的作品占用了展览的名额,他会主动要求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阜阳与台湾搞两地书法展览,庄传林的一幅作品卖了十万台币。当时他并不富裕,但这十万台币他一分没要,全部捐出,台湾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大幅报道。一名祖籍杭州的台湾书法家,自称“杭州上人”,但当他看到庄传林的作品和胸怀后,十分敬佩,自贬为“杭州下人”,尊称庄传林为“颍州上人”。
庄传林六十大寿时,学生们为他祝寿,拟了一副对联:“墨传宝岛颍州上人,笔驰中原无庄不富。”算是对老师的一个总结。
扎根于书法界数十年,庄传林先生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奉献了他的一生。有人评论说,尽管庄先生离开了,但他倾其所有为后世留下的一件件珍品,将会长久留存。
闻斌2013年3月14日转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