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珠体诗初探
(2010-06-04 13:01:04)
标签:
诗词文化杂谈 |
连珠体诗初探
我在《浅谈连珠体诗》一文中说过:连珠体要求作品从头至尾重复使用某两个字,上递下接,如珠贯连;并举明代唐寅《花月吟效连珠体》诗加以说明。连珠体也叫连环体、织锦体等。那麽连珠体诗是何时产生的呢?它的发展轨迹怎样呢?
据考证,最早见到的连珠体诗是南朝齐释宝月的《估客乐》(见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8):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唐白居易有《戏答诸少年》诗:
愿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五代詹敦仁《柳堤》: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余株。稻可供飦粥,柳可爨庖厨。
息耒柳荫下,读书稻田隅。以乐光舜道,同是耕莘人。
宋代王安石《定林所居》(见《王荆公诗集笺注》卷44):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元初诗僧本明《松月》: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到明清两代连珠体诗就流行开了。如:
明代张以宁《题双燕图寄人》:
君家吟溪北,我家郡北西。君家梁间燕,我家梁间栖。
清代许所望《短歌行》:
月圆花亦圆,月缺花不缺。侬愿为花不为月。
花开月到家,花落月到家。侬愿为月不为花。
清代谢济世《寄画像归戏题三百篇连环体》:
故人祝我归,置君松菊里。我归竟何时,累君亦留此。
君壮我行衰,我蹶君能起。只合赠君诗,代我归去耳。
清代邓芝麟《织锦体·青白字》:
青词何用白穹天,脱白纡青正少年。
诗爱小青如白雪,才高太白吐青莲。
踏青白下歌杨柳,浮白青州酿清泉。
几度杀青还白战,取青妃白漫连篇。
清代季麒光《咏春》二首:
春来花气浴春颜,黄鸟春声春树间。
春雨春灯香影暗,春风春草泪痕斑。
楼头春早春偏苦,塞上春寒春未还。
最是春愁春夜永,几回春梦绕春山。
何处寻春春不归,天涯春色点春衣。
春连灯光春花冷,春入琴书春酒微。
春草春云催短鬓,春城春雨暗空帏。
无端春思随春去,独客经春春事非。
闻斌2010年6月4日星期五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