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个镜头的转场艺术                ——浅析《鸟人》开场部分转场

(2015-05-18 18:05:16)
标签:

杂谈

    在分析电影的转场特点之前我们先简略了解一下主人公“鸟人”,柏第是一个憧憬自己能化成飞鸟的少年,在一次打架事件中与艾尔结交为知己,两人于是开始勤做各种飞行的试验。在人、鸟都被杀害的越战前线,柏第体验了战争的残酷,终于因身心不堪负荷成了精神病患,在病院里他始终相信自己是一只自由翱翔的飞鸟从越南战场上满身是伤归来的艾尔在医院里再一次看到了“鸟人”,他像鸟一样蜷缩在墙角,目光呆滞地往着窗外的蓝天,不说一句话。他已经不再认识艾尔了,医生告诉艾尔,鸟人如果依旧这个样子的话,将在3天后被送到疯人院。于是,艾尔开始通过一系列回忆来帮鸟人唤醒意识。所以,这部片子也可以说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战,是“常态的的妥协”与“变态的执着”之间的抗衡。那么在这样主题下的影片创作过程中的拍摄技巧就相当吸引人了。

 

众所周知,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转场是必须的,实际情况中,很少有电影是在一个场景下完成的,所以转场的技巧显的特别的重要,如果转不好,不仅会打算原来的叙事方式,而且会让观众感觉到“跳”。电影《鸟人》的转场做得不露痕迹,下面我就《鸟人》开场的八个镜头的转场一一分析。由于开场的八个镜头,鸟人出场是镜头一至镜头四,艾尔出场是镜头五至镜头八。所以我们把艾尔出场的四个镜头分为段落一,艾尔出场的四个镜头分为段落二。

在《鸟人》片名出现之后的一分钟里,画面仍然是黑底白字的主创介绍,此时只有人声音效带入,因此,不算人开场画面。

  

段落一:

内容:

镜头一:外景,大全(拉:从上到下)云翳密布的天空

镜头二:内景 小全(拉 从上到下)镜头由窗外的天空缓缓拉近鸟人居住的病房,镜头拉进窗户后,前景是窗户的铁丝网,后景是窗外的蓝天。

镜头三:内景 特写——特写(摇 从上往下)镜头从鸟人赤裸的脚摇到鸟人蜷缩的手,再摇到鸟人望着窗外的眼睛。

镜头四:内景 小全(固定镜头)窗外射入的蓝光中,鸟人坐在地上,凝望着窗外的蓝天。

转场

     镜头一与镜头二在一个衔接的拉镜头中完成,秉承了电影剪辑手法中常用的“动接动”从而使两个场景之间的转场十分流畅,出彩的是导演不仅使用连接镜头,而且是双重连接。天接天(同样物质相接),蓝色接蓝色(同样颜色相接)令画面看起来简洁从容,除了在物质上连接以外,这个转场也使用了光学技巧剪辑中的叠影,天空和铁网画面重叠起来,相互重叠的画面内容之间一隐一现。缓慢而自然地完成了镜头一到镜头二的转换。观众可以看出此时的环境以及主角“鸟人”所处的状态并不乐观,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对比蒙太奇,辽阔蓝天与铁丝网的对比也暗示了主角的心理与现实环境的格格不入。我们之所以说《鸟人》的转场不露痕迹,在镜头一和镜头二里这个迹象就已经初露端倪——镜头始终保持三个一致:方位一致,角度一致,速度一致。

 

    而在镜头二到镜头三镜头四的转场中,则使用了比较直接的无剪辑技巧的“ 切”由上往下拉,由下往上摇  摄影机从下往上摇,从鸟人的手到脚再到眼睛,鸟人凝视窗外的视线角度45度角,与镜头一镜头二从天空拉下来的角度一致。这也是戏剧化的表现,选择被摄对象最重要的细节,使用特写镜头,从而突出被摄物体的主要特征。也就是鸟人自身状态和精神状态。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视线并不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它是环形蒙太奇句子:大全—小全—特写—全。

    

    那么导演为什么违背常规视角习惯,不是按顺序拍摄呢?经过几次观影我现,原因之一是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一部常规的叙事电影,它是围绕一个“非主流意识”主角鸟人展开的,所以,先突出一个不正常的人,再对环境进行交代。其实是情理之中的。在好莱坞,交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好莱坞电影惊艳而又合理的原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镜头三和镜头四作为一个段落的结尾,使用固定镜头收尾,感受到静止,沉稳,到此为止,特写是收不住段落的。镜头四恢复全景,正好起到一个句号的作用。

 

段落二

内容:

镜头五:走廊 小全——中近(固定,跟移)镜头固定在电梯门口,电梯降至电梯门口,病床被推出电梯,镜头随病床移动。艾尔躺在行进的病床上,仰望天花板。

镜头六:走廊特写(跟移,仰拍 ,艾尔的主观镜头)天花板的白色灯管两次划过镜头(该镜头前进速度与镜头五一致)。

镜头七:走廊,中近(跟移)病床向前进行,艾尔躺在前行的床上(速度与镜头六一致)

镜头八:病床,中近——小全(跟移——固定)病床行进至病房中艾尔床位,镜头运动停止,艾尔躺在静止的床上。

 

转场:

    从段落一到二,也就是镜头镜头五,这两个镜头实际上是一个转场,镜头五的声响(艾尔所乘电梯的下降声)提前进入镜头,用声音为艾尔出场做了铺垫

    镜头五到镜头镜头八,这几个连续的镜头切换,同样是无剪辑技巧,将艾尔躺在病床上的状态和视线,已经周围环境做了介绍,这就像白描,完全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的介绍方式,语言平实,如果在一部电影的开场就展示出花哨的剪辑手法,那么这部电影很难不被冠以“绣花枕头”的名号,我们的观众是挑剔的,过于纷杂的形式不但不讨喜,而且会忽视电影的本质,这样的“炫技”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鸟人”的出场和艾尔的出场(即段落一和段落二)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首先在声音方面:段落一和段落二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处理方案。段落一是非现实的,画面和人声是不在同一时空的,表现出一种缥缈的感觉,而段落二的声画是对位的,声音现实嘈杂,完全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医院。在色彩方面,段落一以蓝色贯穿整个段落,使画面看起来阴郁忧伤,段落二则以黑白为主表现庸杂的世界。摄影机角度方面段落一视角低鸟的视角,表现出“鸟人”的精神世界,段落二正常成年人视角。最后,关于摄影机运动导演也精心设置了二者不不同——段落一位不动的拉和摇,让观众对于“鸟人”有一种无法接近的距离感,段落二经历了静到动到静的过程,拉近了观众对艾尔的亲近感。导演这样巧妙的安排,不仅仅是突出两个人之间精神世界的不同,更是为接下来剧情的展开埋下伏笔。

    不得不说,在《鸟人》堪堪才露尖尖角的开场八个镜头,就已经讲一个电影开场所要引导的思路,所要提示的前情,所要交代的背景尽职尽责地展露无遗,甚至整个电影的风格走向,也在这短而精巧的八个镜头里埋下伏笔。

 

    一个好的开场不仅是导演个人艺术造诣的展现,更是一部电影在艺术价值方面的敲门砖,显然,《鸟人》在这方面可以说已经成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从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