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鸣九教授也是烈士?待考
(2022-04-03 22:45:40)
标签:
何鸣九教授刘宗歆林可胜沈其震同济大学烈士 |
分类: 同济人物研究 |
被尘封八十年的一段往事!
口述:刘笑金
整理:汪保春
八十三岁的刘笑金老太太,手拿一份"烈士纪念日"专刊,神秘又激动地对我说:"这报纸上说在挖掘红色文化,再现英雄故事,我有一件事跟你说,希望能帮我整理组织篇文章”。
"我父亲叫何鸣九,曾在德国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当教授。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时,在中国国际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总队长林可胜下辖的金华医疗大队任大队长,与时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后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沈其震关系密切。1941年皖南事变中父亲为掩护被国民党军队围困的新四军指战员,他利用大队长身份和权力和田基增大夫等,将30多名指战员换上国民党军服和医护人员服装,让他们乘坐医疗大队的救护车送出包围圈,并资助他们会师苏北。事后由于被人向国民党当局告密,且遭到迫害,我父亲被国民党小人的这种背信弃义、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事件气得大病一场,也深知自己被捕后所受的酷刑难忍,就拨枪饮弹自尽了。
父亲去世时我才三岁,母亲怕我们被国民党特务追杀,逃出泾县转辗到了上海,隐姓埋名把我改随母姓“刘”,也含有把我"留住"的意思。后来母亲又托人把我送到北京奶奶家,自己留在了上海给人家当保姆当佣人等干些杂活度日,直到上海解放后才把我接回上海。
有关父亲的身份问题,我母亲一直隐藏在心里。文革时期被造反派们剃阴阳头批斗,吃尽了苦头才对我说出了父亲的身份真相。
母亲说我父亲早在皖南事变之前就利用他医疗大队长的身份为共产党人做事了……据笔者查阅史料记载:1939年中国红十字会金华大队何鸣九教授派出31医疗队67救护队由田增基和刘宗韵大夫等率领来新四军军部工作,其中正式参加新四军的该队队员有郑刚、程贤家、谢芝瑞等同志…1940年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为反对国民党制造摩擦、妄图歼灭位于苏北地区的新四军,组织了自卫性的黄桥战役。为组织好这次战役,做好战时的抢救医疗工作,新四军军部应苏北指挥部的请求,派军医处长沈其震率领一批医务人员去苏北。为顺利转移,这批医务人员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帮助下,化装成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人员,先去金华。刘宗歆及其家属等陪同前往,他的妻子和妻妹精心帮助新四军女同志化装成中国红十字会医疗队的人员。到达金华后,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金华大队大队长、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何鸣九等的帮助下,经温州乘船去上海转道苏北。
我父亲这些经历鲜为人知,文革人员对我母亲搞"外调”时,找到了30多名被父亲救出来的当事人,他们都证明了我父亲为抗日工作营救革命同志作出的突出贡献。但我母亲希望自己能寻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人以解脱挨斗的困境。有一天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卫生部部长沈其震在上海的消息,几经周折,他们终于见面了。沈部长对我母亲说:"您让我们找得好苦啊!皖南事变后我们党组织一直在打听你们的下落寻找你们,却了杳无音信。你们目前生活工作方面可都好啊……。我母亲如实把目前的处境和难处向沈部长作了述说。沒多久组织上将我母亲换了个工作环境,安排到了上海市交际处工作(对外办事处)……。也许冥冥之中与安徽有缘,我作为全国第一批知识青年下放到安徽黟县,成家在芜湖……"。
老人家的亲口述叙,让我感动万分。她对我如此地信任,把封尘八十年的家事告诉我,我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对待。提笔整理前,我查阅大量史料,记载抗战时期红十字会总队金华医疗大队大队长何鸣九先生的信息量少之又少,也难怪刘老太太和她母亲往年守口如瓶了。
如今,挖掘发现为抗日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先烈英雄们事迹乃是相关机构与部门应有职责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