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获评“A+”

(2021-02-12 13:23:23)
标签:

同济大学

同济人说同济史

分类: 情感世界—试图理解恶但崇善
          “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获评“A+”
李庄罗南陔外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逯钦立之子逯鸿捷(右)和曾外孙女阚文咏
等一行看望吴孟超院士(左,同济校友,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获得者)
       “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获评“A+”

(转自:于佳艳口述:奔赴延安接受红色洗礼(公开出版物)。

王涛时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其夫人林柏,曾任同济大学党委

宣传部长。这样的“多子多福”照,今天已不多见了。)

“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获评“A+”
20177月,结婚57年的金婚夫妇莫宝莹(同济校友)

和徐慧远老人为北京最有故事新人颁奖(转自网络)。

“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获评“A+”
名誉群主:莫宝莹

    

       今天早上9:40,被电话声音叫醒。虽然是陌生电话,但看是上海的,还是接了。电话那头是同济大学八旬退休教授姚老师。

       姚老师在电话中向我拜年,盛赞校史馆的工作(具体内容略)包括“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打开手机,“同济人说同济史”的确红红火火。还发现,向来低调、严谨、寡言的高中老同学、今在河南某大学历史系的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竟然也“点对点”地向我祝福新年,说“经常看到您朋友圈中的动态,真心佩服您一路走来做事做人仍那么热情和认真!很难得!”作为“同济人说同济史”“群主”,我觉得应该、也不得不说点什么了。

       我在想,我来同济已经八年,如果要说成绩,这个“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应该是其一了,至少是“成绩的一个窗口”了。全国大学学科评估如果统计微信群,这个“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应该属“A+”了。

      言归正传,说回“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

 

       1、本群内年龄最大的已经90,年龄最少的是20几岁的年轻人。校友后人中以第二代居多,少数第三代,个别属第四代,最早涉及1910年代校友。 特别感谢、致敬莫宝莹学长、贾瑞云学长莫宝莹,19324月生于广州,广东省中山县人(粤港澳地区名门望族),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1949年赴香港,1950年香港岭英中学毕业后入广州岭南大学,1951年转考入交通大学(上海),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首任乐队队长,今同济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莫凡之父。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前身之一),1966—1992年在牡丹江市城建局工作,曾任副总工程师、副局长。1992年退休,1998年迁居北京。他是个热心人,他们班级联络召集人。当初,想请他当群主的,但他婉言谢绝。后来我一再坚持,他竟然以“退群”相威胁,我只好勉为其难,呵呵。当然,还有余安东学长、吕美安学长、王浩清学长、金正基学长、方世敏学长、冯桂煊学长、叶祖攸学长、徐吉浣学长、向隆万学长、曹炽康学长,谭国璋教授(1910年代校友之孙),等等,等等,还有汪长风、钱易及陈从周之女及少数社会上的名家后代及研究专家,张为诚教授、赵秀恒教授,等等,就不一一感谢了。在职的,还有多位教授、处长,都非常感谢!如果有一天,我不小心发财了,我一定在同济广场的君禧饭店宴请大家,呵呵!    

      2、分布空间包括:德国、美国、中国香港及国内绝大部分省市。

      3、从职业角度看,当然以知识分子居多,包括作家、院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其中很多人曾担任过领导干部。

      4、本群不仅热闹,更有内涵,有深度,有高度,有宽度,有情怀;有相互交流和关心。但也有例外。多次婉转提醒、劝退一人无果后,果断“踢”出一人。这是家丑,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得已而为之,还望理解。

      5、本群是本人从事当代教育史尤其是同济大学研究的重要咨询、交流平台。实际上,很多重要的信息正式来源于此群,很多不懂的问题,也是通过本群得以解决,很多想结识的人也是通过本群的帮助认识的,不少重要的档案史料信息和线索也来自本群。这其中有很多故事,有的故事说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真是绝了。或许,本群就是对同济人倡导的“同舟共济”最好的解释。

       6201810月,正式发布“群规”,内容见后。  

       7、本群之所以叫“同济人说同济史”,而不叫“同济人忆同济史”或“同济人写同济史”,因为“说"比“忆”“写”容易,对老校友不能要求过高。他们能提供相关线索、资料信息,就足也。

      8、衷心祝愿各位学长、校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一切顺利! 

      综上,这个新闻是我“捏造”的,为的是春节期间博大家一笑,文责自负。 

 

       附:                                   “同济人说同济史”微信群群规

       1、本群系国内高校中由个人最早创建的民间微信群,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和组织。成员包括:老校友,老教授,老领导,老校友后人,相关研究者和对同济史感兴趣者。

       2、本群创建目的是就相关疑难问题请教校友;发现,并为同济大学史研究征集线索;围绕同济大学史为校友提供交流平台。

       3、本群遵守国家所有相关规定,所有人务必遵守。

       4、成员不得在群里吵架,对骂;不得诋毁、攻击他人;不得使用不文明语言及相关符号。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5、避免过于激动,兴奋,愤怒!身体健康最重要!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6、本群成员一律平等。本群设管理员若干,管理员有权将发表不当言论者请出本群。请大家谅解!

 

                                                                                                    20181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