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九华云溪

标签:
安徽池州太卜山寄隐.九华云溪章必胜旅游 |
分类: 家是情感的原点和归宿 |
真正的皖南农村,真正的蓝天白云!
茶叶有安吉白茶,包括“黄金茶”。
今日皖南典型的农村民居(改造前)
据家乡当官的同学私下说,池州的GDP全安徽省倒数,和黄山市是难兄难弟。
这话我听了喜忧参半。不是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吗?池州旅游开发正当其时。
寄隐.九华云溪,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元四村。里山街道办事处系由原里山乡和解放乡合并而来,而我正是原解放乡的人。解放乡的前身叫解放公社,后来才改称解放乡的。当时我年少无知,一直纳闷:“公社”比“乡”要好听多了,为什么要改呢?
今天的里山街道办事处元四村系由原元四村和俞村合并而来,其核心区域是背靠太朴山,拥有东西两条小河、前后两座祠堂、几千人口的元四古村落。该村是全国文明村,迄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我的老祖宗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所以我也算是元四村人,可谓“本正源清”,比我很多同事说起故乡来一脸茫然要幸运得多了!
但我是在大学毕业若干年后才回去寻访,进而和元四建立联系的。
过去的新年初四,我和几个高中同学一起相约访问了元四(因为初五就要回来继续我的教育史研究)。和过去一样,还是“AA制”。但这次的重点是元四村后,位于太朴山半山腰双岭村的皖南民居:
寄隐.九华云溪。
读初中时,班上肯定就有来自双岭村的同学,但具体姓名已经记不住了,但我对两个名字印象深刻。一是家在太朴山顶的章双生同学,另外一个是经常和章双生往来密切的某同学。通过一番查找,章双生联系上了。他在电话中回忆,估计那个同学叫章新广,家在双岭村附近,但没有联系方式。对,是叫章新广。
章新广,您在哪呢?过得可好?
寄隐.九华云溪是回乡创业的当地一个叫章必胜的牵头搞的项目,大概主要做法是:
1、把农民闲置不用的老宅租下来,装修,改造成民居,对外接待游客;
2、种茶。他们引进了安吉白茶,还搞了“黄金茶”,今年就可以有少量投入市场。
当地政府比较重视。我在章必胜的微信圈中就多次看到里山街道办事处书记王学敏的影子。顺便说一句,现在的农村基层干部真的很辛苦。事情千条万绪,待遇差强人意,责任重如太朴山。年少时,和乡镇干部接触甚少,感觉他们很威风,有权力,“当干部”甚至一度成为我少时的努力方向和这样的经历不无关系。后来有点资历了,和乡镇干部接触多了,感觉也变了,但变化最大的还是他们自身。比如,学历,他们中很多人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尤其是安徽省内的大学为多。比如,爱好。他们中爱好喝酒的人少了,嗜酒如命的人估计也没有了。前不久看到现任里山街道办事处书记王学敏的朋友圈,发现他竟然喜欢书法,而且功底相当不错,至少比我强多了。回想起当年解放公社书记刘荣发,他和我一样喜欢打篮球,他还没有半点“官架子“。“路线确定以后关键在干部。”家乡有了这样的干部,干部素质越来越高,我们这些游子感觉很欣慰的。
但开发旅游,发展农业,何其容易。通过半天的考察和后期的交流,我觉得寄隐.九华云溪还可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策划问题。太朴山是池州市城区附近最高山,山顶可望长江和池州城,池州电视塔就设在太朴山上。如果规划旅游线路,把附近的几个旅游景点串起来?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听说还有日本人设的碉堡)是否可在山顶设类似上海黄浦江畔的“望江驿”?是否可设步行道,沿途挂“同心锁”或“爱情锁”,为当地年轻人拍摄婚纱照提供更多选择?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是否能整理成文化读物和宣传品?
2、主业问题。如果是民居,现在的规模还比较小,如想扩大规模,则涉及和原农民间的协商和沟通问题。现在村民多已经在池州市里购房,这里的房子多已弃之不用,如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合作共赢,是当地政府和投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3、宣传问题。还没有网站。我曾试着帮助建立个新浪博客,但不知为何,申请迟迟得不到通过。
4、交通问题。这里交通便捷,距池州高铁站和沪渝高速出口仅20公里上下,但通往目的地的一段路较窄较险。
5、周边竹海的“老龄化”问题。因为毛竹市场萎缩,毛竹较少砍伐,导致毛竹过密过度拥挤,很可能“胀死”。竹海一旦消亡,则周边风景大打折扣。
6、管理问题,包括人员和管理队伍建设问题。
我本不认识章必胜的,只约略知道他是回乡创业的打工仔。
后来才知道他和我有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章必胜的父亲是我二姐夫的姨表哥。
论家族辈分,我和章必胜的父亲同辈,他应该称我“叔”才是。
趁着还未完全开发之际,赶紧来吧!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
元四村 双岭村民组
交通:距安徽省池州市22公里左右,半小时车程
联系人:章必胜 138
6267 0876
(修改、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