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2015-08-31 09:36:26)
标签:

抗战

同济大学

李庄白肉

李庄镇志

分类: 同济大学地下党史及抗战史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xinhua_sc_yibin20156281155352439844.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参与《李庄镇志》编撰的李庄居民左照环,守着他的小书摊,向来往的游客介绍李庄。

(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xinhua_sc_yibin20156281155416935083.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如今,李庄同济纪念碑所处的同济广场正在扩建当中。(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xinhua_sc_yibin2015628115538.720669.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小镇一角。(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5/22/xinhua_sc_yibin20155222033279314386.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如今的李庄古镇。(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xinhua_sc_yibin20156281155301172144.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特色小吃——白糕。(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xinhua_sc_yibin20156281205340629999.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李庄白肉。(资料图)

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xinhua_sc_yibin20156281203039005091.jpg不解的“情缘”" TITLE="李庄同济 不解的“情缘”" />

李庄栗峰山,刻满了历史的记忆。(资料图)

坐落于宜宾市翠屏区的李庄,一座千年古镇,其间的人包容、淳朴、热情,1937年,当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李庄人以大气魄写下“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16字电文,并集全镇之力迎接几倍于小镇的人口,就注定了这个古老小镇与同济大学的不解之缘。

 

时过境迁,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过去,同济大学也早已迁出李庄,但曾经那些故事不会被忘却。同济大学回迁之后,留给李庄的是独特的、永远的财富,这里的经济、文化也在当时那批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的熏陶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直到如今。

 

李庄同济纪念碑

 

走在李庄小镇那条弯曲而狭长的石板小巷(当地人称呼它为席子巷),巷子里的古朴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名家大师云集时的李庄。在小巷的深处有一个小书摊,小书摊的老板叫左照环。

左照环今年66岁了,他是土生土长的李庄人,是最熟悉李庄故事的人之一。2001年曾参与《李庄镇志》的编撰,他把自己所知道关于李庄的一切写成册供人品读。

“看看吧!这是我写的书,讲的是李庄的故事。”每当有游客到来,左照环总会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人讲述李庄的过往,不遗余力地传播着李庄的那些故事。

 

左照环的父亲左鹤鸣对文化教育十分热心,曾经是李庄最早举办私人学校的人,并在李庄同济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199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数学系、定居台湾的年近八旬老人苏兆南先生,在四川省和宜宾市台办的协助下来到李庄故地重游,回到魂牵梦萦的李庄。抗战中,苏兆南曾在李庄同济大学求学,后来去了台湾,在台湾清华大学任数学教授,已退休多年。在李庄的寻访过程中,苏兆南见到了当年曾在一起听课的学友左鸣鹤。

 

苏兆南先生有一个在心底珍藏数十年的未遂之心愿,那就是要在李庄立一石碑,以不忘母校、纪念李庄,那时左鸣鹤年事已高,这立碑的事当然由儿子左照环来做。这块碑的建立,象征了当年李庄同济校友们对母校的眷恋,也唤醒了抗战过去后,李庄人对当年那段往事的记忆。

同济没有忘记李庄

 

“李庄同济纪念碑”坐落在了李庄江畔,仿佛一夜之间,李庄的人们对那一段峥嵘岁月的记忆明晰起来。2000年前后,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等媒体发布了《不该沉寂的李庄》等文章,当时的宜宾市委、市政府则在了解李庄状况后,提出了“要打造李庄文化旅游精品”等要求。

 

2000年,李庄镇镇长毛霄,为了确认当年的故事,也为了李庄的发展,专程赶赴上海,希望能得到上海同济大学的认同和帮助。据左照环介绍,当毛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达同济大学时,正好是中午,校领导们正在吃午饭。听说是李庄来人了,全都放下了碗筷迎接。

 

得到同济大学的认可后,毛霄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同济大学不会忘了李庄。”左照环告诉记者,这是当时同济人的回应,掷地有声,让他到如今都还记忆犹新。


李庄同济“再续前缘”

 

之后,同济大学的人便来到了李庄。建立了“李庄同济爱国荣校教育基地”,每年假期,同济人会来李庄接受爱国教育,每年派研究生来李庄支教,而李庄中学的教师,则每年都有到同济大学进修的机会,李庄与同济,在“离别”以后,再次相连在一起。

 

2001年,同济大学一位校领导助理在李庄考察时,了解到李庄有一位高考学生报考了同济大学,差一分。“是否能破格录取?”有李庄人问。助理不敢做主,回去汇报了情况,最后,同济大学经开会和请示后决定,破格录取,此后,同济大学在自主招生工作中还通过定向录取、给定名额、适当降分等方式,让品学兼优的李庄学生有机会前往上海同济大学读书。

2012年,宜宾市翠屏区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举行“李庄同济中学校园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研讨会”,象征着同济大学与翠屏区共建的“李庄同济中学”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同年,总投资2.7亿元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李庄同济医院”开建。

 

李庄要发展,便有同济大学的人来做设计、做规划。同济大学的专家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李庄身上。

如今李庄的“三白二黄一花生”(白肉、白糕、白酒、黄粑、黄辣丁、特色盐花生);各种拉面、削面、口蘑面、燃面;泡粑、燕窝丝、醪糟、油炸糕等特产,便是糅合了几个区域的特色发展而来。走在李庄的小路上,到处是韵味十足的小吃小店,可以品李庄白肉、赏江边日落、观民间表演,还可寻古镇四绝:魁星点斗、旋螺古殿、白鹤奇窗、九龙石碑,让人流连忘返。

 

当年在李庄求学的人们曾经大快朵颐的地点——“留芬”饭馆,其传人于2006年又将其恢复,百年名店再现。如今,李庄餐饮已具有一定规模,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于2015年8月在宜宾举行。李庄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展示点,古镇再次升级改造,目前景观标志广场、同济广场、同济大道、游客接待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预计将在今年7月底全面完工。

李庄古镇,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

(记者 程文帝 编辑 郭晓娟 责任编辑 刘玉高 

本文转载于网络,链接: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5-6/28/2015628192758909E-0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