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宜宾李庄古镇

(2015-03-15 08:33:34)
标签:

抗战文化

四川宜宾李庄

同济大学

历史文化名城

分类: 同济大学地下党史及抗战史

李庄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明末清初,经过多次战乱和瘟疫浩劫的四川已是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地荒芜。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引起地方官吏惊呼“任此抛荒,征赋无策”。于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便陆续开始从人口相对密集的福建、广东、江西、湖广等地大量移民入川,这便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

李庄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因此在这一阶段有不少的外省藉移民迁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带动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四川是盆地,四周尽是高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农副产品的外销和手工业品以及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全靠人挑马驮才能实现商品的流通。而李庄正处在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边上,水路运输极为方便,并且费用低廉,行商坐贾云集李庄,使李庄形成人烟稠密、经济文化繁荣的川南水陆重镇。

李庄一些老人口碑印证,李庄共有大小庙宇近40座,颇具规模和较大影响的便是这“九宫十八庙”。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143091.jpg

 

1.旋螺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最初名叫文昌宫,供奉文昌,一名梓潼星君。“文昌”系道教神名,也是中国神话中的“文曲星”,主宰人间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旋螺殿自修成后又在清雍正、乾隆、嘉庆等年代各培修过一次。殿周四壁上还镌刻着当时修建和培修旋螺殿的集资人名录和所捐银、粮数量。

旋螺殿呈八角形,通高25米,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顶覆青色筒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屋面坡度平缓,宝顶及八个翼角(俗称鳌角)的起翅均不甚高,比例匀称,线条柔和,端庄雄伟又不失秀丽之感。旋螺殿梁架采用的是抬梁支柱法。即殿的下檐八角转角处,各竖一根石质檐柱,又在殿内按正方形四个角的位置竖四根井柱,贯至中檐,井口柱的四方穿抬梁上、下两层,构成四方形“灯笼架”,组成梁架主要骨干,承受上、中、下三层屋面的重量,这种做法比清代建筑的层层爬梁垒砌而上者精简得多.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2330553.jpg

 

2.慧光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慧光寺建于明朝末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位于李庄场镇中心的慧光寺街(俗称短短街),座南向北。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曾为李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80年代中期将其拆除,后面部分建成住宿楼,前面部分建作政府办公用房。

3.玉佛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佛寺位于李庄镇线子市街,座南向北,占地2000余平方米。玉佛寺保存较为完整,由大山门,戏楼,前、后殿及厢房等组成二个四合院式布局。戏楼是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以细木雕刻艺术为主。

玉佛寺由天上宫更名。天上宫是由福建藉移民集资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建,兼有福建会馆的性质,供奉天上圣母即天后圣母神像。

4.东岳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庄东岳庙位于上河街李庄场镇之上首,座南向北,占地120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经嘉靖、万历年间重建。现东岳庙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由东岳正殿(岱宗殿)、玉皇楼、丙灵殿(祀黄从化)、关圣殿(关羽)、后殿和闫罗殿等组成,为砖、木、石结构。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042249.jpg

5.南华宫

李庄南华宫位于下河街中段(现为滨江路),座南向北,与大桂轮山隔江相望,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宣统二年(1910)培修,现保存基本完整。由大山门、戏楼、正殿、厢房组成四合院式布局。正殿左右各有一小亭,亭为四角重檐,攒尖顶,其中一亭已拆除一层,山门为砖石结构,四柱三间,戏楼已拆除无存。

6.祖师殿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位于李庄镇军民街29号。是由李庄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祖师殿座南向北,占地面积1960余平方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祖师殿修建之初供奉玄武祖师,所塑神像披头散发、敞胸露怀、双足赤裸分踏龟蛇而仗剑于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2月,因为创办“南溪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需改建而折去大山门和戏楼,另用砖砌成校门。门额上之校名历经近百年风雨,至今仍清晰可辨。特别是大门的砌砖工艺及多种图案,至今仍为许多泥工奉为楷模。

7.桓侯宫

桓侯宫又名张爷庙、张飞庙。位于李庄镇线子市街,与现玉佛寺(天上宫)平行相距不到100米,座南向北,占地面积约1450平方米。由厢房与大殿、戏楼、前殿连成一个大四合院。桓侯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治二年(1864)予以培修。现在的桓侯宫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李庄镇上屠帮集资重建的。

8.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李庄镇中心慧光寺街,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座北向南,与慧光寺相邻且有门相通。

观音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解放后改作其它用房。1992年随慧光寺恢复佛教活动,开始修葺,重塑观音、龙女、善财童子神像,并对外开放。门上“观音堂”三字为原李庄镇中心卫生院退休人员李泽延(19162000年)所书,落款为“桂涪道人  李彝”。

9.王爷庙

王爷庙又名紫云宫,位于李庄上河街、座南向北面临长江,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供奉东海龙王敖广。

李庄王爷庙始建何时已无考,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乡人重建。大凡临江临河的城镇都要兴建此庙,目的是祈求龙王保一方平安免受水涝之灾。

 

10.奎星阁

李庄奎星阁于清光绪年早期建造。全木结构,建筑精细,呈八角亭式,通高三层,盘楼而上可观全镇面貌、长江风光。历经清代、民国和解放后的几次维修。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052829.jpg

11.麦天官府

麦天官府位于李庄镇东郊1公里的长虹村,座西向东,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始建于何时已无可考。据当地老人口碑,麦天官府早在二三百年前就已经是张家的产业。原有一道厚厚的外围墙,后拆去,现有内围墙包围全部住宅。由3个天井组成4个四合院,计有大小门108道。建筑内有前后两个花园,原园内树木成林,且有不少珍贵林木。花木四季飘香,景色宜人。现尚存黄桷兰一株,桂花、红豆、楠木数株。住宅每室均为天楼地阵,室外各大门均为全杉木结构,全部房屋均无明栓。从附近的铜钱山上俯看天官府,呈蜘蛛形状。

12.张家祠(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祠位于李庄镇西的上河街,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面临滚滚长江,江边有一宽阔天然草坪,西北隔江面向三江碛,与桂轮山隔江相望,视野十分开阔。

张家祠是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由张师德为首约族人集资660两银子从族人张旌祖、张阊祖处购作张氏宗祠之用。其目的是为本族春秋两祭,子孙爱敬祖先有个根本追远和解决本族内一些大事场所。

13.栗峰山庄:

栗峰山庄位于距李庄镇西南约5公里的板栗坳,属永胜村56二社。因此处有一座状似犀牛望月的小山,山上原来有一株数百年之大板栗树,故名板栗坳。从长江边沿着全是用石板铺就一公里多的高石梯蜿蜓而上即可达栗峰山庄。

栗峰山庄座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而典型的川南民居大宅院。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已将李庄栗峰山庄作为川南民居的精典收入自己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一书中,除有文字和照片外,还绘有一张该建筑的平面图,为今后修复栗峰山庄提供了依据。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060139.jpg

14.九宫:

文武宫:又名慧光寺,位于李庄场镇中心慧光寺街,创建于明朝末年。紫云宫:又名王爷庙,位于上河街,建置年月已无考。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乡人重建。解放后曾改作大礼堂和李庄电影院, 1994年后又改作私营企业冷冻肉类制品厂用房。真武宫:又名祖师殿,位于军民街,由帮会组织天灯会于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桓侯宫:又名张爷庙,位于线子市街,建于清乾隆时。同治二年(1863)予以培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镇上屠帮捐资重建。巧圣宫:又名鲁班庙,位于文星街,最早庙前为当时楚馆的禹王宫。禹王宫:位于慧光寺街和李庄中轴线上,清道光十一年(1831)由湖广藉移民尹姓族人尹洪昌承头修建,兼作会馆。道光时,禹王宫迁建慧光寺街后,才改鲁班庙名为巧圣宫.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081804.jpg

 

 南华宫:位于广福街中段,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宣统二年(1910)培修。天上宫:位于线子市街,始建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供奉天上圣母又称天后圣母。是福建藉移民所修,并兼有会馆性质。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070966.jpg

昌宫:位于李庄羊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二年(1852)曾加以培修。除此之外,还有离镇一公里的双溪村文昌宫(已拆),十公里的兴文村文昌宫(已拆),离镇三公里的旋螺殿,初名也叫文昌宫。

14.十八庙:

1、土祖庙:位于下河街,创建自明时,历清代培修

 

2、苏家观:位于距场镇约三公里的双塘村,解放后作学校用房。

3、陈公庙:清嘉庆二年(1797)建,现已无存。

4、桂馨寺:位于原五保地,现无存。

5、关圣殿:位于今安石村,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现已无存。

6、昊天观:明时古刹,天启二年(1622)建,现已无存。

7、佛光寺:位于现佛光村,清乾隆十三年(1748)曾培修,现已无存。

8、万寿寺:位于原六保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现已无存。

9玄坛庙:位于原六保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现已无存。

10、永寿寺:位于原六保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现已无存。

11、伏虎寺:位于原六保地,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现已无存。

12、常君阁:位于原六保地,清乾隆年间建,现已无存。

13、天宫庙:位于原六保地,清乾隆年间建,现已无存。

14、龙君庙:位于原六保地小地名石龙岗,建置年月无考,现已无存。

15、通明观:位于原六保地,清道光七年(1827)建,现已无存。

16、观音洞(庙):位于观音岩上,清咸丰三年(1853)建,现洞在庙毁。

17、天台寺:位于原七保地,建置年月无考,现已无存。

18东岳庙:位于李庄上河街,明正德、嘉靖年间建,万历年间重修。现为道光七年(1827)重建。抗战中,同济大学工学院设于此。东岳庙保存较完整,2000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www.jj831.com/lvyou/UploadFiles_9975/200905/200905142309024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