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河南大学
作为河南省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院校,也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河南大学位于开封市内前营门街,创建于1912年,始称“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与上海的南洋大学堂(现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现清华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当时仅有的三所专派出国留学生的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所面向世界的开放式学校,聘请外籍教师,设置西方教育课程,选用外文原版教材。
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河南大学旧址是清雍正九年(1731年)创建的中原规模最大的河南贡院。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标志着中国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终结。至今在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北侧,仍完好地保留了两通贡院碑:清代“改建河南贡院碑”(立于1732年)与“重修河南贡院碑”(立于1844年)。
已成为河南大学标志的校门是1935年开工和建成的,她是河南大学沧桑与历练的见证。大门外侧门楣正中“河南大学”校名,庄重严正。内侧门楣正中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八字校训耀眼压目,发人深省。
交通大学(略)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台湾)之源。
(待完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