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祭祖

(2021-04-02 08:37:08)
标签:

百姓生活

情感

文化

清明祭祖

分类: 人文百科
    清明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祖时节,想必很多人都已做好回家祭祖的准备了。古时候人们不但会在清明时节祭祖,还会在这一天和亲朋好友结伴游玩。现如今人们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早已经没有外出游玩的心思,所以现在清明节似乎只有祭祖的活动了。
清明祭祖

    清明节历经上千年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习俗,这些习俗也为世世代代人所遵守,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清明节的习俗了。比如清明节时“一家坟不烧两次纸”这个习俗,很多人都不再遵守。为什么清明节会有这样的习俗呢?其深层含义少有人知。
一、清明节的来历和发展
    清明起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非是传统节日。清明扫墓的习俗起源于周朝时期,即清明扫墓的习俗已经延续两千年之久。《孟子》中还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时期有个人特别贫穷,常年过着吃不饱饭的日子。因此他最喜欢每年的清明节,因为这样他就能够去坟墓前捡食别人祭祖的食物,是他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吃饱饭的日子。
清明祭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便可以发现,清明扫墓的习俗在周朝时期,其实已经比较流行了。后世的朝代也都会这个习俗加以延续,汉代时期有一位朝廷要员,每年清明时节都会不远千里地回到老家祭祖扫墓,从来没有间断过。
    到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将清明扫墓的习俗规定为清明节的必做事项,此后清明也成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习俗经由文武百官的推行,逐渐变成全天下的活动。唐朝时期很多著名的诗人,也不吝笔墨地作了很多关于清明节的诗篇,由此可见清明节在其心中的重要程度。
清明祭祖

    现如今我国已经将清明节收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国家也将其规定为法定节假日,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很多身居高位的人也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回老家祭祖扫墓,可见这一习俗早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众人心中。
二、为何“一家坟不能烧两次纸”?
    其实这种说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关,现代社会是以小家为单位,但是古时候是以大家族为单位,并且一个大家族的人都会生活在一起。清明节在古代是群体性活动,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外出游玩,都是以大家庭为单位。
清明祭祖

    但是因为人数众多,难免会出现人数不齐的情况,这便会导致“一家坟烧两次纸”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古人才会作出这样的俗语来告诫世人。其实背后的道理很简单,过去人们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一个大家族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睦,相互信任,这样才能使这个家族继续兴旺发达。
    若是出现一家坟烧纸两次的情况,人们便会猜测这家的兄弟姐妹之间,是否出现了隔阂。过去因为人们娱乐方式的匮乏,很多人都以谈论家长里短为乐趣,人们会盲目通过一些异常现象去猜测别人家的故事。为了避免别人对家族的猜测,所以古人在祭祖的时候都会尽量一起去,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家庭成员。
清明祭祖

    这种说法其实十分符合古代社会,并且这也是增进家族成员感情的一种方式。正所谓“家和万事兴”,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俗语的现代意义
清明祭祖

    现在兄弟姐妹之间其实都不会在一起生活,甚至有的人会在外地定居,并不能保证定时回家祭祖。所以这句话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很多时候大家都不能同时赶回去,因此扫墓的时间也就不能凑在一起。也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在意这样的说法,毕竟有一颗孝顺的心比什么都重要,尽孝的方式就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依旧值得现代的年轻人学习,即要和亲人团结一心,尤其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因为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也要趁着为数不多的团聚时间,好好拉近一下彼此之间的距离,毕竟拥有美好的亲情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鱼香排骨面
后一篇:猪肝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