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产区的海拔高低不同,所产黄牛体格也有大小之分,高山和中山区所产黄牛体型较小,低山丘陵地区所产黄牛体型中等,盆谷漫滩平原地区所产黄牛体型则较大。

皖南牛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匀称。体躯短而高,四肢管围较细,瘤峰显现,垂皮发达,背线明显。由于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虽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体型仍然不太一致,从总体来说,体型偏小,但结构较好,四肢较细。外貌分类可分为粗糙和细致两种类型,另外尚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粗糙型:外貌粗糙,头较粗重,额宽平(也有微凹),颈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较高,母牛稍具肩峰或有小突起。胸部较深,背腰平直,双脊背较多,后臀肌肉较丰满。尾细而长。四肢较短,即肢势类似水牛。被毛较粗糙。蹄多黑色,质甚坚实,能经水泡。细致型:外形较细致清秀,头较狭长而轻,颈较细长而平,垂皮发达。公牛稍有肩峰,但较低,母牛肩峰不明显。毛色以橘黄色、黄红色为多。体型稍大者较多。

皖南牛体型相对偏小,结构较好,四肢较细。分粗糙型(头较粗重,颈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后躯丰满,尾细长,四肢较短)和细致型(外形较细致清秀,颈细长而平,公牛稍有肩峰)。成年体高:公牛113.6~123.4厘米,母牛107~121.1厘米。成年体重:公牛301~371千克,母牛234~301千克。最大挽力:150~300千克。

皖南牛被毛为贴身短毛,较粗糙。毛色以褐色、灰褐、黄褐、深褐、黑色等较多,且具背线,蹄多黑色,质甚坚实,能经水泡。该品种有耐粗、耐热、耐湿、抗病力强等特点,不仅能负担旱田耕作,并能耕作水田,行动敏捷,性情温驯,善于爬山觅食,其繁殖性能好,肉质细,易煮熟调制。